第七十二章
以道為舟? 天地遨游
(原第20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注解】
1、唯:恭敬地答應,聲音低,這是晚輩回答長輩的聲音,表示對方的尊貴。
2、阿:怠慢地答應,聲音高,這是長輩回答晚輩的聲音,表示對方的卑賤。
3、荒兮,其未央哉:荒,寬廣、遙遠;未央,未到邊際盡頭。
4、熙熙:繁盛的樣子。
5、太牢:用牛、羊、豬三牲祭祀或盛筵。
6、如春登臺:如同春天登上高臺,極目遠望。
7、泊:淡泊。
8、孩:通“咳”,小孩笑。
9、傫傫:頹喪失意貌。
10,遺:同“匱”,不足,什么也沒有。
11、沌沌:混混沌沌。
12、澹:遼遠廣闊的樣子。
13、飂:清風。
【釋義】
上一刻你還自信飛揚,這一刻卻唯唯諾諾,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差別呢?這一刻溫順謙和,下一刻像兇神惡煞又為何呢?人啊!總是受外在的影響而變換著自己的情緒態度和行事方法。大道無形遍布整個宇宙,但真明白的人能有幾個啊!世人熙熙攘攘,爭名奪利,總是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而我卻喜歡在風暴將至時提前停泊靠岸,如同未長大的孩子在危險來臨時躲在母親懷里。因為我的表現和眾人顯得特別不同,所以無法同他人一樣。眾人追求有(名、利、色、欲),而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在眾人眼中我就像一個愚人一樣,可我的心里裝滿一切(混沌),什么都明白。雖然在外在看來,他人皆光彩照人與眾不同,我卻平凡普通;他人有學有智,我卻少言少語,但我的心啊,如大海一樣寬廣無限,如清風一樣無邊無際。眾人所追求的威圣、威名、威利,恰恰是我最不在意的,我和他人不同在于,我只求道。
【釋意】
老子這一章,是對“紅塵”經歷的一個大總結。老子待在洛陽30多年,見證了春秋時期的風云變化,養成了笑看風云,獨守清靜的豁達情懷。凡事看始知終,所以往往未雨綢繆,“獨泊兮其未兆”。但世人看不清其中的真相,在名利中追逐,這完全是春秋各國的真實寫照。老子放眼萬里,對社會的未來了如指掌。只是為了對他人的承諾,才呆在洛陽;直到承諾兌現,就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