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文的樣子Ⅲ》第17次作業:
用三段式講一個笑話、段子或故事。
這是清朝時候的事。
有一戶人家,生了個兒子有點傻,怎么傻呢?不會說話,別人問什么,答不上來。
這天,一位多年不見的親戚要來家里拜訪。孩子他爹早上起來出去做工,她娘去買酒買肉招待親戚。
他娘怕親戚來得早,特意交代給兒子幾句話,一旦親戚問起來,兒子知道怎么回答。
他娘一共教了四句話。
第一句是“年景不好,賣了”。這句話回答的問題是:你家門前大槐樹哪去了?
第二句是“兵荒馬亂,糟蹋了”。這句話回答的問題是:你家后院的竹林怎么也沒了?
第三句是“這是俺爹俺娘辛苦掙來的”。這句話回答的問題是:你們家糧剁不小啊。
第四句是“嘿嘿,不稀罕,俺家一輩一個”。這句話回答的問題是:你家門上這舉人牌匾是誰的呀?
兒子雖然傻,但聽話。他娘走了以后他就坐凳子上苦背這幾句話,他還給每句話排了個次序,先說哪句,后說哪句,好不容易都記住了。
親戚很快就到了門口,左顧右盼見只有一個毛頭小子,不見他爹他娘,便開口問“小子,你爹呢?”
這兒子胸有成竹,搖頭晃腦地答道“年景不好,賣了”。
唉?這是什么話!我問你爹,怎么就“賣了呢”。那,你娘呢?
嗯…嗯…奧,對了,兵荒馬亂,糟蹋了。
唉,你這小子,是不是腦袋瓜不好用。算了,不問了,我自己走走看看。
這親戚去茅房解了個手,回來又問了,你說你爹你娘都不在了,看你家糞池滿滿當當,不像啊。
啊,那是俺爹俺娘辛苦掙來的!這兒子得意得說。
這下,這親戚看出門道來了,低頭嘆息道:唉,原來是個傻子啊。
兒子一聽,慌忙答到:嘿嘿,不稀罕,俺家一輩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