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規則會破壞孩子的自由天性嗎?
規則的制定和執行中,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性特點,就不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從孩子的感受出發,用愛、理解來贏得孩子的合作。符合兒童天性的規則養成,才能讓孩子懂得自由的邊界。
規則是“教養”而非“禁止”,對于0~3歲的嬰幼兒來說,規則意味著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和習慣。規則讓孩子養成生活規律和行為習慣,規則讓孩子懂得安全的邊界,3歲前的規則應該是保護寶寶自身的安全,以不傷害他人和公物為界限。父母不僅要解釋規則,還要為他們提供一些解決方法,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和決定,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我們制定規則并不是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說我們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我們制定必要的規則,是為了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規范,學習人際互動以及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規則讓孩子學習社會規則,規則讓孩子建立學習習慣。
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規則不會壓抑天性,1.鼓勵孩子思想自由,2.不制定做不到的規則,3.只制定具體的規則,4.規則越具體越好,4.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決問題。所謂溫柔,不是說語氣、表情溫和,而是從孩子的感受出發,用愛、理解來贏得孩子的合作;所謂堅持,不是寸土不讓,而是守住底線,不能越界,底線之內可以靈活。
六 我的孩子為什么脾氣那么大?兒童的情緒認知和表達都處于初級階段,不知道如何恰當地表達和管理情緒。父母需要觀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緒背后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逐步讓孩子學會合適地表達情緒,不要把孩子的情緒表達和性格聯系起來。
父母不要再誤解孩子的負面情緒了,解決問題要先解決情緒,情緒引導也是有步驟的:1.幫助孩子認識情緒2.認同孩子的情緒3.讓孩子學習恰當地表達情緒4.啟發思考,通過解決問題來疏導孩子的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表達情緒的行為卻有好壞之分。我們有三個原則: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損壞財物。無條件接納不是什么都接納,而是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感受,有規則地接受孩子的行為。
七 延遲滿足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嗎?延遲滿足并不是簡單地延遲滿足孩子的需要,而是培養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想做的事,這是自控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自控力的培養就在生活的點滴中,父母要從全局出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不要糾結于“滿不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個問題。自控力是比延遲滿足更廣的概念,跳出“延遲滿足”的糾結,全面發展孩子的自控力。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的培養不要違背兒童的發展特點,自控力培養就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八 為什么越稱贊,孩子越說不得了?稱贊有方法,父母們不必過分擔心和焦慮,給孩子更多的愛和真誠,讓他們明白成敗只是結果,過程的付出和收獲是更美妙的事情。只要父母和孩子都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孩子一定會收獲更多的成長。賞識教育對孩子未來的自我評價意義重大。應該如何稱贊孩子?具體而誠懇的稱贊能激發孩子的內部動機,“你是努力的”而不是“你是聰明的”,因為聰明、天分、運氣這些因素是人自己無法控制的。稱贊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心,避免建立特定的自信,看到自己越來越多的長處,建立全面的信心,這樣的信心才會轉化為對自己的一個整體的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