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梅雨,幾卷荷風,江南已是煙水迷離。小院里濕潤的青苔在雨中純凈生長。這個季節,許多人都在打聽關于蓮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黃昏浮動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會記得有個女子,曾經走過人間四月天,又與蓮開的夏季有過相濡以沫的約定。”
這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前言的第一段話,文字清新雅致,別開生面的人物傳記開篇,字字珠璣,讓人讀得欲罷不能。有幾分懊悔自己竟然把這本書兀自擱置在書架上,冷落了那么久才打開。白落梅的文字不愧有“落梅風骨,秋水文章”的贊譽,每一行每一字都是溫婉清雅,如晚風拂柳,如清茶入喉,貌似清淡,卻回味無窮。
從第一卷“夢中期待的白蓮”讀起,到第六卷“人生聚散兩依依”,作家以獨特的筆觸,詩一般的語言,輕聲細語,娓娓道來,不急不緩,把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一世,剖析得極為透徹,卻分明又格外含蓄……
跟著作家的文字走進林徽因的世界,在那個跌宕起伏的年代,看一代才女在蓮開的季節,從煙雨江南詩意含蓄的杭州林氏家族出生,在良好的家教下成長,如一支小小的蓮荷,純凈淡雅。“霞光掩映的晨曉,暮色低垂的黃昏,明月皎潔的夜晚,幼小的徽因手捧一冊冊線裝書,讀著書卷里的詞句……”林徽因的童年也有過痛苦,因著父親對母親的冷落,因著母親無休止的抱怨,小小年紀的徽因,內心卻背負了許多沉重,知道看似完美和諧的生活,亦暗藏許多的無奈……這些童年的經歷,養成徽因嫻靜溫婉的性格,面對情感理性的做到收放自如,懂得取舍,終于成為一個美麗如蝶的女子,清雅端然,讓人仰望了一生,懷想了一生。
從杭州到上海,從上海到北京,年少的林徽因隨家人遷移,從鐘靈毓秀的江南,到風情萬種的都市,再到霸氣顯赫的皇城,徽因帶給人的感覺永遠都是那么清新如一。但是我也相信,這些城市的駐足,也一定賦予年少的徽因獨特的雍容與高貴,一個開闊的視野和見識,而不會是那些深深庭院里只會識文斷字,吟詩繡花的大家閨秀,注定她會不同于她們一樣甘心舍棄才情,做一個凡婦。
在“那一場康橋絕戀”那一卷,再一次見識流傳至今,幾乎盡人皆知的林徽因與詩人徐志摩,才子梁思成之間的感情波折。白落梅的筆下,“世間真的有許多難以言說的奇緣偶遇,置身于碌碌紅塵中,每一天都有相逢,每一天都有別散。放逐在茫茫人海里,常常會有這樣的陌路擦肩。……”像林徽因這樣一個清新美好飄逸絕塵、絕無僅有的女子,于十七歲俊朗文雅的梁思成,說他對她一見鐘情世人都會相信的吧?白落梅此刻的筆下有一句:“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而邂逅詩人徐志摩,那一場盡人皆知的“康橋之戀”,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在以前那些片段化的閱讀里以及影視劇的編撰和道聽途說里,也曾對這一段曠世奇戀有所了解,也曾深感唏噓。年少的時候,總為徐、林二人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而遺憾,如今時過境遷,經歷太多的人生風雨,終于明白,林徽因在感情的選擇上,絕對是個有大智慧的女子。假如她當初真的選擇了詩人徐志摩,那個浪漫多情的詩人,會像梁思成一樣給她一世安穩的生活嗎?還會有建筑史上一個女子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輝煌嗎?……康橋之戀是唯美的,詩意的,傷感的。白落梅的筆下,年輕的林徽因是深情的,也是理智的。“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誰忍心責怪。”如果沒有這段相戀,就不會有《再別康橋》那么美的詩句……白落梅說“林徽因骨子里的浪漫自是不可言說,夢的時候,她比誰都更詩意,可是一旦清醒,她又比誰都更理智”。這樣的評價恰如其分的寫出了林徽因與眾不同的聰慧,面對彼時彼刻的詩人,對她的多情,對發妻張幼儀的無情,以及梁思成的沉穩,林徽因轉身放下康橋之戀,世人都認為她太過堅定和決絕,在這篇傳記里明明白白的剖析:“她抽身如此之快是怕自己受傷”……“林徽因是個清澈的人,她不愿背負過去,只想平和地活在當下,告訴所有的人,她一如既往的美好,永遠不會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多么有智慧的評價,如果所有在錯亂的感情里迷失自我的女子,都能明白這個道理,都能夠如林徽因一樣聰慧和睿智,那么這個世間會少了多少癡男怨女和感情的傷害……由此不免想到張愛玲,如果當初張愛玲,沒有在見到胡蘭成就迷失自我,“愛到塵埃里”,是不是就不會有她一世的傷痛,最后客死他鄉呢?然而,感情的事誰又能說得清呢?畢竟,世間只有一個林徽因,也只有一個張愛玲……
選擇梁思成意味著細水長流的日子,選擇徐志摩意味著過詩情畫意的光陰。林徽因要的終究是尋常的幸福,所以此生注定與徐志摩擦肩。這樣的結論也不過是后人的秋后總結吧!而作為當年只有十八歲的林徽因,那種前瞻性的大智慧才是令人嘆服,果然是一代才女,注定是傳奇式的人物……
與梁思成婚后,煙火人間的幸福安穩并沒有讓林徽因沉湎,也沒有只是沉浸在文字里詩情畫意,一代才女在建筑史上的建樹已漸漸展露。夫婦相隨走遍萬水千山,只為熱愛的事業。即使是詩人徐志摩的隕落,林徽因也曾痛心疾首,把一塊徐志摩失事飛機的殘骸掛在她的臥室,以此表達永久的懷念。也為詩人寫下很多文字作為懷念,但是林徽因也并沒有因此沉淪,繼續執著于她的建筑事業。也許,選擇忙碌,亦是為了沖淡那一份傷痛吧……
即使走過青春的風華絕代,年華老去,體弱多病,林徽因的詩句里也是不悲不泣,優雅如初。這個堅強的女子一直沒有放棄對建筑事業的執著。其實相比與人們津津樂道的她的情感和婚姻的傳奇,她在中國建筑史上的輝煌成就,也是無人能企及的。參與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保護瀕危的景泰藍民間藝術……中國建筑史和文壇都有她卓絕的建樹,一代奇女子,用生命書寫人生最美的詩篇……
白落梅的文字里,林徽因有不同尋常的美麗,“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地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萬水千山,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岳霖為她終身不娶,癡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但是林徽因的這份美麗,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氣的“仙氣”,恰恰是熱愛生活,喜歡一世安穩的平常心,才會有林徽因對感情的理智,對事業的執著,對文字的輕靈,對生活的熱愛,才會在中國現代建筑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芳名,才會在文學殿堂里留下那么多美麗的詩篇……
這一本書,與其說是人物傳記,不如說是一本精美的散文集,每一個章節拿出來,都是一篇美文。原來傳記還可以如此書寫。這里的林徽因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卻一定是最美的。白落梅用她詩一樣的語言,還原出一個詩一樣的林徽因,一個集美貌,智慧,才華于一身的林徽因,注定活成一代傳奇……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