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心情

喜歡喝茶。

有名人說:“賞花須結豪友,觀妓須結淡友,登山須結逸友,泛舟須結曠友,對月須結冷友,待雪須結艷友,捉酒須結韻友。”

那么喝茶呢?

酒是喝個熱鬧,而茶需要靜品。林語堂說,喝茶之時如遇兒童啼哭、粗婦大聲說話,或者“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談國是”,即十分敗興。

林語堂醉茶。

如他說采茶必須要清晨,等山上空氣清新、芬芳的露水尚留于葉上時所采茶葉方可成做上品。特昆雪說:“茶永遠是聰慧的人們的飲料。”其實中國人更進一步,早已成為風雅隱士的坐上珍品。

據說,規矩起來,茶的采制烹煮必須格外講究。

采摘烘焙、烹煮取飲,手或杯壺中丁點的油膩都會使得最后的茶美味喪失。所以蘇東坡曾以美女喻茶。

品茶還真如品女人。其重點都在于這個器具。

美女愛英雄,而上品好茶也挑伴侶。愛茶者如愛妻一樣愛著他的茶壺,甚至很多風雅之士死時后都以生前茶皿為殉。

而茶具里尤以紫砂為名。從大學時恩師授我紫砂知識,五年后才有幸在一次旅行中因結交一位莫逆而送了我一套紫砂壺。

每每此時我雙手捧壺,對口就是一口。我知道,我這種喝茶方式也忒俗了點。反正咱也不是什么風雅之士。就是一個喝唄。管它雅俗何堪。

茶屬常綠灌木,一般高1—6米,因喜陰濕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均有廣泛栽培。鑒定茶的好壞,外形上有五項指標:整碎、色澤、嫩度、條形、凈度; 內質四項指標: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追溯中國人飲茶起源,有的認為起于上古神農氏,有的認為起于周,起于秦漢、三國的說法也都有,據說造成眾說紛紜的最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體字為“荼”,唐代《茶經》的作者陸羽,在文中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還有人說茶起源于唐代。

茶的品種繁多。杭州西湖龍井 ,居中國名茶之冠;江蘇蘇州洞庭碧螺春,位居第二;第三的是產于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太平黃山毛峰茶。

另外還有著名的烏龍茶安溪鐵觀音,屬青茶類;著名的黃茶岳陽君山銀針;普洱茶是在云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另外還有著名的廬山云霧、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祁紅、六安瓜片。。。。。。

喝茶需要心情,《茶錄》:“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可見,茶確實與寂寞很近,與孤獨很近啊。。。。

喝茶第一泡壺水飲盡,于是再灌入涼水,放到爐上去煮,以供第二泡之用。嚴格的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為最妙。林語堂先生說:“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

完了,我又給自己寫夢幻了。突然想到一段話,那就這句話為結尾吧:

月夜焚香,古桐三弄,便覺萬慮都忘,妄想盡絕。試看香是何味,煙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樂之,而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處是何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時間敏感的女性尤其在意流逝的青春和容顏。我們對別人的印象,從低到高大概經歷著幾個階段:看著順眼...
    風輕云淡看過來閱讀 680評論 1 0
  • 如何能讓時間多次出售,如何打造老師所說的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在睡后都有收入。 我現在所從事的傳統的做間銷售商的模式...
    happny閱讀 278評論 0 1
  • 某年某日我在搜一篇文言文的資料,在百度的搜索頁上,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點擊進去,發現是一個有關語文教學的新浪博客,...
    一凡李子閱讀 767評論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