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術活動,兒童早期進行的是美術活動,不一定是繪畫。
2.帶著孩子認識工具,體驗工具的歷程要足夠。越小的孩子越要從體驗工具、玩工具開始,使用熟了自然會技法。感受擠顏料,從后往前擠,后面的卷起來。調色盒怎么用的,每一格一種顏料,格子里不能弄臟,在哪里調色。水粉紙,正面凹凸不平,反面光滑。感受各種筆。帶著孩子感覺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3.實物教學,感覺教育,感覺教育可以支撐到孩子12歲以前。感受性素質是一種能力,它與創造性有關,一個人要與自己有連結,有感覺,才能創造。零基礎學技法,兩個月就可以,為什么要耗費孩子那么長時間?孩子小的時候更加寶貴的是感覺教育。
? ? 觸、味、視、聽、嗅、聯覺,系統化,結合當地的季節變化,城市特色。
觸覺:握手,擁抱,觸摸神秘袋里的物體,觸摸同伴
味:品嘗食物及調料,酸甜苦辣,檸檬,酸豆角,泡菜,南北不同的酸,大蒜,辣椒,醋,各種食物水果。
視覺:春夏秋冬,各種色彩
聽:聽大樹,聲音,音樂
聞:花朵,香油,臭豆腐等
注意每個人對色彩的感覺不一樣,不要引導或者暗示孩子的色彩與感受畫等號,同一主題可以用不同材料工具多次開展,加深主題。
聯覺:可以講故事或繪本請孩子畫出感受或者印象深刻的畫面。
跑步、運動或者做個游戲后畫出感覺。
畫出你的情緒,喜怒哀樂恐懼。
經典作品的鑒賞
4.必須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每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位置和角度,大原則內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不一定能調動所有孩子興趣,尊重不畫的孩子,覺得沒意思的孩子。
需要觀察和發現孩子們對什么感興趣來設計課程,服務于孩子們。比如微觀提前準備放大鏡和抓一只昆蟲。
5.引導孩子正確的觀察方法,給予觀察的機會,不能破壞孩子整體-具體的觀察規律,
6.作品以紙張的形式出現,紙張要充足,對于高產的孩子也可以跟家庭溝通,多準備些紙張帶來和家庭繪畫環境的提供。
7.欣賞作品環境的重要性,可以有多種方式,舞臺上展示:這是我的作品;班級展示區,走廊展示區:如果位置有限,規則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家庭展示區:固定位置,精美的畫框,可以更換作品。孩子作品做成臺歷。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滿足和照顧到每個人的渴望,這樣孩子在這個學科里就沒有過多的恐懼、負擔和擔憂。畫完的時間不一致,可以靈活處理,畫好一個就貼在黑板上,或者下節課一開始來展示,這個過程很重要不能缺少。
8.繪畫過程中保持安靜,孩子畫的投入與自己有連結時,高峰體驗,需要保護,就像一個人在寫書,需要安靜的環境。
老師提醒時輕聲一對一,注意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對其他孩子的打擾,走路,情緒,聲音,態度是否平和。
人手一份材料很重要,孩子材料不充足,一直要材料的過程也是很大的打擾。擠顏料的過程也是感受工具。
9.鼓勵孩子用各種方法嘗試各種材料,讓孩子充分動起來,不打擾,肯定他們的作品。
整體觀察參與度,營造最大公約數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畫,老師的態度孩子們會吸收,老師豐滿的生命狀態孩子們會感受到。作為老師,你的人格魅力是最重要的。借由這個課程來彰顯人性的光。你有光了,孩子們自然會喜歡。孩子對學科的興趣,是始于這個老師的。
10.與孩子互動,觀察孩子的需求,先看到這個孩子,再看到他的作品。如果他需要的是你的關注,關注他。如果他的需要是借由這個作品獲得欣賞,滿足他。對早期的孩子抱著不知道的心態來互動,邀請他分享:媽媽/老師不知道你畫的是什么,你愿意分享嗎?高年級的孩子,討論具體技法,引導孩子去觀察。表面上我們是在上美術課,實際是讓孩子透過這個活動來成長自己。
10.技法的涉入
學科理論需要學習和掌握,規律:光和物體之間的規律;透視原理。四年級左右。
觀察、感受、體驗、嘗試走出自己的路,不斷地走下去。
不否認過往的經驗,但也不能被過往的經驗束縛,強調技法是停滯的狀態,你就是你的技法。技法就是熟練的使用工具。
11.講課過程中必須使用標準術語和專業術語,概念的建立必須科學準確,需要認認真真去備課。
老師語言的有效,精準。教育里面的每一句都算數,對自己的語言要有意識:簡潔明了。
12.欣賞經典作品:傳遞真、善、美的都是經典。養育者要清楚自己是如何生活的,你的生活態度很重要。
美術課不一定是畫畫,經典作品鑒賞,引導孩子觀察風景、色彩一定要去大自然里觀察。美術教育的范疇很廣。
我們可以做的:
1.我們是否可以人手一份材料,開學之初發布材料清單,家庭準備。這門課程并不是從上課開始的,而是從準備材料就開始了。孩子自己擠顏料的過程也是感受工具,而不是老師擠好。
2老師的狀態和對這門學科的態度,概念的準確,理論的掌握,課堂上自己的參與,專注的態度,提醒規則時的平和,走路時是否匆匆焦躁,自己的言行舉止,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3.感覺教育,實物教學。從體驗感覺工具到感覺訓練。
4.新園展示作品區域的設置。
是否可以訂做臺歷?
新年活動院子里辦畫展?
5.紙張的充分,當孩子很廢紙時,簡單幾筆說我畫完了,你的態度是什么?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自由的體驗工具和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滿足。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和家庭的溝通。
6.尊重孩子:孩子長期畫同樣的東西,孩子不參與沒興趣,孩子畫偏了情緒很激烈,撕了作品。不要界定為一個問題,這只是一個階段。不要過多安慰過多詮釋。
7.不要老是問孩子:你畫的是什么?也許他只是在體驗工具,畫畫的時候沒思考,你問的時候他會為了照顧你而找答案,長時間這樣會障礙孩子。與孩子互動,看到孩子這個人的需求。詳見10
8.對孩子作品的敬畏之心。個體生命的成長濃縮了人類整體進化的歷史和秘密。一個孩子的精神胚胎自動解鎖了他的生命密碼,我們只是環境,應當敬畏生命。孩子每個階段的作品都需要被看見被尊重,他代表了歷史進程中的必經階段。
9.整理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作品并留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