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一看醋就發憷,非常怕吃酸。
美食家蔡瀾說過,最地道的潮菜味道是咸中有甜,比如甜醬油。沒吃過的人大概很難想象甜醬油的味道,醬油兌水,稀釋后加上紅糖熬至稠狀。鹵味是潮菜中很經典的菜式。以潮州市區為中心的地帶,還保留著地道潮菜的鹵味。就是咸中帶甜。天生不愛吃甜,吃不習慣。而且家鄉里市區還是有段距離,味道有些差別。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吃鹵味必然蘸醋。
說到醋,一定會想到山西。我第一次知道山西人愛吃醋的程度是來自父親。那年電信鋪設電纜,父親載著那些施工師傅跟著工程一路跑。父親說,施工師傅大多是山西人,行李里幾乎人人一罐醋。吃飯的飯桌上必然有醋,有人甚至倒一碗直接喝。那時無法想象那么酸的醋,怎么能一碗喝下去。醋做為蘸料,蘸一點在食物上就很酸了。
用來做吃鹵味的蘸料,醋拌一些蒜蓉的,叫蒜蓉醋,醋拌上一點辣椒醬的叫辣椒醋。有人嫌蒜蓉醋還是太酸了,會在拌蒜蓉的時候再加上少許白糖。我是連拌了白糖的蘸料也嫌太酸不敢蘸。我無法想象一個人倒上一碗醋喝下去是什么感覺。直到多年以后,才弄明白陳醋,并不是特別酸。之前并不是不知道陳醋,而是從來不試,所以不知道白醋和陳醋差別很大。
按潮菜的習慣,蘸料是根據食材和做法來搭配的。比如蝦,白灼蝦蘸的是魚露或者三參醬,炸蝦球蘸的是桔油。吃鹵味用的是白醋。若是吃煎餃蘸的就是陳醋。小時候看大人在沒有陳醋的時候,就用白醋兌醬油當蘸料。于是,一直以為陳醋就是白醋兌醬油。直到自己試吃過才知道,陳醋并不是白醋兌醬油得來的。
兩種醋的制法根本不同。現在的白醋分兩種,一種是用糧食釀的,醋的顏色沒那么透亮,微黃還有些許沉淀。另一種是用食用醋酸兌制,特別透亮,沒有任何沉淀物。前一種比較好吃,那種酸軟軟的不強勢,雖然也酸得讓難受但不刺激。后一種的酸味特別霸氣,剛一聞到就酸到鼻孔里去,感覺特別刺鼻。鄰鎮有一家醋廠,他家的醋就是糧食釀的,可惜產量不多,而且特供很多。市面上難看到,想要喝還得托廠家附近的人才能買得到。現在吃點地道的東西往往很難。
“山西老陳醋”有“天下第一醋”之稱。試過山西人自釀的陳醋,有股香味沒有白醋那么酸。我這個怕酸的人,大概喝上一小碗也沒問題。陳醋的釀造工藝比白醋要復雜得多。所以,陳醋的成分比白醋復雜,大概這也是陳醋沒有白醋那么酸,卻比白醋要香的原因。山西的老魏送了一瓶醋,還沒好好試試。
現在已經沒有小時候那樣滴醋不沾。至少能從口味分辨出白醋與陳醋的不同,不會只能從顏色去分辨。家里沒有陳醋的時候,還會用白醋兌醬油代替陳醋,但不會傻傻地以為那就是陳錯。
小時候,特別怕酸,現在也怕,還是不喜歡,但會嘗試。總覺得自己是逆生長的,年齡越大越愿意出嘗試原來不敢嘗試的東西。也許年齡越大越懂得人生就是倒計時。你再不做各種嘗試把生活過的精彩,就沒機會了。希望有生之年能到四大名醋的產地去嘗嘗。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 第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