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阿Q正傳》里魯迅筆下的阿Q是個近代的人物,卻又仿佛從古至今一直活了幾千年,即使到了現代也未曾真正被“革命”,因為阿Q不僅是一個具象的人物,更是一種人的共性,換句話說,阿Q是你,也是我。
? ? ? ?小說一開始的人物背景介紹似乎就暗示了故事的悲劇結局,他無名無姓無家無室無依無靠,就連說說大話倒貼“趙”這么個姓也要被打,何其可憐可悲,試想這樣的人,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即使是最樂觀的猜想,也不會好過安安穩穩過一生吧,更何況,就算是這樣,對他來說也像是奢望。 阿Q和別人發生口角的時候,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么東西!“;他沒有固定的工作,做短工受到別人小小的贊揚,不管是真心還是譏笑,都歡喜地受著;他又很自尊,見過一點點世面就覺得自己不得了了,看不起未莊起來;身為微不足道的市井小民卻像文人鄉紳達官貴人那樣深刻地避諱著自己的癩瘡疤,連與之相關的任何只字片語都不許輕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阿Q的這些特征,讓人覺得可笑,卻又心有戚戚。娛樂圈里,靠炒作傳緋聞而借他人的名氣上位的比比皆是,就像阿Q靠著和趙老爺套近乎抬高自己,只是靠別人的地位給自己貼金,一旦被拆穿,總是少不了被啪啪啪打臉的尷尬。 朋友圈里,各種曬旅游曬美食秀恩愛秀努力秀成就的也是一片壯觀,自成風氣,其背后的原因,無非就是想秀自己的優越感,似乎借此才能不焦慮不落后地活著,哪怕是“曾經”的優越感,也要拿出來秀一秀吹一吹,而實際上“我先前……”“我曾經……”如何如何的開場,只不過意味著當下是如何的落魄困窘,因為真正的“好漢”是不會提“當年勇”的。
? ? ? ? 再看看阿Q的“自尊”,他進了幾趟城見過一點點世面發了一點點小財就覺得自己不得了了,甚而看不起自己生活著的未莊,看不起曾經看不起自己的未莊人。這就像有些窮人一夜暴富之后,第一個要輕賤的就是窮人,好像自己曾經不是窮人一樣,迫不及待的開始鄙視起別人來,因為自己曾經處在“鄙視鏈”的最低端,終于有朝一日揚眉吐氣,一定要變本加厲才能解積壓多年的心頭之恨。這大概和中國的國情也有些關系,中國人總是一副委屈受壓迫受欺負的姿態,同時又喜歡壓迫欺負別人,一邊仇著富,一邊又欺著窮,暴發戶和邊緣人齊飛,偽君子共臭流氓一色,最缺的,是坦蕩蕩磊落落不驕不躁不卑不亢的正常人。
? ? ? ? 當然,談到阿Q,最出名的就是他強大的精神勝利法,就算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那也是了不起的第一個,不禁讓人感嘆,人至賤則無敵。就連捉虱子也要比別人的多比別人的大,難道這算是什么成就嗎?但對于阿Q來說,是的,高人一等是他最大的幸福來源和精神支柱,即使自己已經是如此的不堪,他是永遠得意的。這種得意,大家都知道的,無非就是一種或有意或無意的自我安慰。
? ? ? ?但另一方面,關于這一點我其實倒覺得,精神勝利法對阿Q很有意義,沒有這樣的精神勝利法,他又憑什么活下去呢?“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大多數時候都是出自旁觀者之口吧?那所謂的“當局者”,你又如何知道是真的執迷,還是明明已清醒而選擇的自我麻醉呢?現實太過殘酷的情況下,總要給想要逃避的人一個正當的逃避的理由,來顯得自己并沒有那么失敗。
? ? ? ? ?在充滿“茍且”的現實里,在還沒有實現“詩和遠方”的時光里,偶爾用這“精神勝利法”給自己鎮鎮痛,也無可厚非,只是不要上癮就好,就當是喝了一碗“心靈雞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從第一次讀《阿Q正傳》到現在也有四、五年了,這段時間里,這些文字不斷地在我的腦海里“反芻”般纏來繞去,我對阿Q這個形象的情感也不斷變化。一開始我很同情阿Q,同情他的孤獨,同情小說里沒有一個人真正把他當個人看,沒有人對他哪怕有一點點真心的關懷;后來我很憤怒,因為他太不爭氣,活像扶不上墻的爛泥,雖然算不上身強力壯,但也是有著養活自己甚至是過上安穩日子的能力的,為什么就不能踏踏實實做工,安安分分地過日子呢?再到現在,面對這個人物,我生出濃濃的羞愧來,似乎阿Q身上的那些特征,在自己的身上也有著或多或少的投射,阿Q既是國人的共性,我又何嘗能置身事外?
? ? ? ? 好在我自己年齡尚淺,放得下身段自我審判,也下得了決心自我處決,像鷹啄腐肉般,將自己的這些毒瘤,一個個剔除,一個個遠棄,也愿意放棄一些借欺負別人而獲得某種快感的機會。
? ? ? ?只是希望我們不要成為阿Q,也不要將身邊的人驅逐成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