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工作前,我信誓旦旦的對父親說:“爸,您放心,我能吃苦”。
直到真正參與其中,我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早,或者說我還沒有做好“吃苦”的準備。
四年前,背囊、挎包、水壺……一身戎裝,一起畢業的七八個人幾乎同樣的裝束,朝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地緩緩前行著。
激動、迷茫、落寞……各種情緒纏繞在每個人的內心,五味雜陳。
“前方,到底是什么樣的生活在等待著我?”對于剛畢業的我,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下了火車,便是一路的顛簸,眼前的綠色也逐漸變得稀疏,半個小時后到達目的地。真是滿目瘡痍!遠方的山群猶如被烈日灼傷的老漢臂膀,光亮而泛著紅光;腳下的土地也是紅褐相間,上面撲滿了碎石,目之所及只有零星的幾株駱駝刺還在那里靜靜地躺著;空曠的區域里,一群群綠色的“螞蟻”在來回的走動著,時不時傳來聲聲吶喊……一群人怪異的眼神望著我們,讓本來就沉默的我們顯得更加格格不入。
短暫的沉默后,氣氛逐漸好了起來。
“我早就猜到了這里的環境,就是這樣!”
“就是,來這就是來吃苦的,怕什么?”
“是啊,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我默默地對自己說。
千里之外,一切身不由己,除了彼此的鼓舞,能讓自己舒心的也就是腦海中殘存的“信念”了吧。況且,每個人的心中也都還蘊藏著一個“夢”。
那次經歷,作為畢業后的入職培訓,為期僅僅一個月。可這一個月的歷練卻也讓我品嘗到了工作的艱辛,同時讓我對今后的生活多了一份思考,讓我對身邊的一切充滿了感激,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珍惜。
還記得在那一個個月光皎潔的夜里,天空如潑墨般凝重,而我卻一次次的被下哨后的人拼命地搖醒,盡管疲憊異常、胃里也是翻江倒海,但依舊迷蒙的走向屬于自己的崗位,去履行自己的職責。白天還炙熱的空氣,在夜晚卻是蕩然無存的,呼嘯而過的寒風伴隨著黃沙打在我的身上,吹進我的眼睛、鼻子、耳朵……無孔不入,穿戴整齊的我時常躲在帳篷的一側,借著月光觀察者周圍的一片漆黑,并警覺的豎起耳朵聆聽周圍的一切,生害怕錯過一個又一個可能出現的“危險”。有時候極度困乏,就站著打個盹,一個踉蹌后又被驚醒;而大多時候干脆抬起頭仰望天空,不斷地喃喃自語,帶著亂飛的思緒遙想遠處的家鄉和待過的城市,追憶已然逝去的熱鬧與繁華。恍惚間,宛如隔世。
還記得灼熱的訓練場上,在完成一次又一次重復的訓練后,早已經是汗流浹背的我們隨著一聲口令——五公里預備“跑”——集體開始奔襲。腳上是堅硬的皮靴,身上是厚厚的裝束,挎包水壺一左一右,有的肩抗旗幟,有的拖著“家伙事兒”,都不顧一切的向前沖著,仿佛靈魂脫殼般,只記得眼前就是一個又一個逐漸變得模糊的你要追趕的目標。隨著前方騰起的灰塵和傳來的陣陣熱浪,本來就喘不過氣的你呼吸也變得愈加困難,可你已經顧不上思考,似乎這就是你必須要經歷的,不容置疑。
還清晰的記得吃完飯后在悶熱難耐的帳篷里面舀出可憐的一點清水刷洗著班長們吃剩下的碗筷;還記得操課結束后面對來之不易的一盆燴菜,有人輕輕地夾走里面無意落下的一只蒼蠅,而后帶領著我們繼續狼吞虎咽;還記得為了洗個澡,每周徒步往返十公里,盡管回到帳篷又是一身的潮濕和汗臭;還記得腳上的水泡還未消除就因為隔三差五的奔襲又生出新的水泡,一個接一個的長滿腳底,卻還是拼命的奔跑,因為我們寧可“掉皮掉肉不掉隊”,因為我們必須“流血流汗不流淚”。
曾經我也想過放棄。為什么同樣的年齡有些人就可以享受高樓大廈,而我們卻還要風餐露宿;為什么有些人可以山珍海味,而我們卻要忍受著高海拔的夾生飯菜,以及里面的砂石和蠅蟲;為什么有些人可以處處清涼,而我們卻要滿身汗臭卻還要不斷地奔襲?一次次的質問自己,卻又一次次的獨自忍受。
時光悠然,一晃四年過去了,回想走過的路,痛苦畢竟是短暫的。然而,正是因為經歷過的磨難,也讓我更加的珍惜溫暖的時光和美好的生活。一路走來,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也從來不對生活有過多的渴望和祈求,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想好好的走自己的路,珍惜身邊值得珍惜的每一個人,以期在將來驀然回首之時,能夠無愧于心。
有人說:即使再貧瘠的土地,只要你肯開墾也會有所收獲。每當此時,我就會想起畢業那年所生活過的土地,雖然荒蕪而清貧,幾乎寸草不生,即使一個月后當我再次接觸到綠色的樹木會感動到流淚,但是在那片土地上,我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成長道路上的精神食糧。
年輕的時候,不能太安逸,總有些事是要去經歷的,總有些人是需要去認識的,也總有一些“苦”是要好好地品嘗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還需要好好的“吃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