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兒子14歲時,與同齡的孩子一樣,突然變得叛逆起來,那個時候,安安為此很發愁。
小時候的兒子很陽光,愛讀書,愛動腦筋,懂禮貌,成績一直是班里前幾名。讀到初一,迷上了手機游戲,成績一落千丈。到了初二,更是變本加厲,有一次,安安被老師請到學校去談話,才得知兒子已經一個多月沒交過任何作業了。安安簡直快要氣瘋了!
老師是一位很負責任的中年男子,提出能不能去家里看看,找找原因,聽到這里安安有點心慌。
安安是一名修理廠的女工,現在單位不景氣,修理廠已經開始輪流休息了,上班的日子工資照常,休息的日子可以領到生活費。安安沒有什么技能,只能靠單位這點死工資來生活,一度情緒十分低落。
不上班的日子,對安安來說不是快樂的,也不是輕松的,因為沒有什么技能變得患得患失,但是又不能靜下心去學習什么,大多數時候在追劇,然后再給兒子做做飯,家里并沒有因為她不上班了而變得干凈整潔,房間里亂糟糟反而成了常態。兒子長期玩手機游戲,她是知道的,但是她管不了,因為兒子會鄙夷地說:“你不也每天玩手機,還說我?”。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年,最初內心的不安,似乎已經消磨殆盡了,每天渾渾噩噩不知道做了些什么。直到老師來家訪。
當老師深入了解安安家里的現狀后,老師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其實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老師走后,安安很慚愧,她明白了兒子的現狀與她的生活態度有直接關系。安安決定改變,為了兒子,也為了自己。安安想:“無論怎樣,我還年輕,我應該繼續成長,不能因為工作的關系毀掉自己的一生,我要給兒子做出榜樣。”
安安制定了一些計劃,給兒子請家教補課,每天晨練,與兒子一起跑五公里,然后吃早餐,送兒子上學。安安回到家里,把房間收拾的井然有序,買菜的時候再捎回來一束花。每天上午,靜靜地在書房看兩小時書,做一頓豐盛的營養午餐。安安小的時候很喜歡畫畫,畫作經常在學校櫥窗展出。于是她購買了網課,下午時間充裕時,安安用兒子小時候的一大盒彩色鉛筆開始練習畫插畫,過了一段時間,安安的插畫被某雜志社錄用了,還付給了她稿費,雖然不多,但安安很開心。漸漸地有了不少約稿,安安感覺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與此同時,兒子經過一年半的努力,成績也上來了,雖然沒有考取重點高中,但是也進了一所相對還算不錯的高中就讀。
現在的安安自信,堅韌,她知道,三年后兒子一定會考取理想的大學,而她自己,從各方面也會更加成熟豐滿。安安說,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此才能有資格跟兒子說:“兒子,讓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