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奶奶,那你以后該怎么面對沈星移呢?”
“相信我,我有足夠的理由這樣做。”
《那年花開月正圓》就在吃飯桌前的電視機上播放著,我被劇情深深的吸引著,眼睛都不舍得眨一眨。我很想繼續看下去,無憂無慮的看下去。但我的內心逐漸升騰起一陣強烈的呼聲“電視劇不屬于你,你還要去寫文章,寫書稿,你的todolist中還有很多待完成的周計劃呢。你不能不計后果的貪圖安逸,這樣是不自律的表現,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我身不由己的起身,離開電視,回到電腦桌前。我要推遲滿足感,先去完成我的任務。
這一周,我讀的是一本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副標題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是一名心理學家,據說這本書憑借著口耳相傳竟然大賣了3000萬冊。
我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成熟起來,在很多時候看來,我的表現都像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屁孩,盡管我已經28歲了。我希望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成有所轉變。但如果要我實事求是說的話,收效微乎其微——在我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還和老婆吵了架,吵得不可開交。
我們吵架的原因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她沒有把孩子從臥室帶出去,區區不到15平的房間里,充斥著她和孩子的各種吵鬧聲,就像屏幕上連續不斷的彈幕一樣,在我的耳邊繞來繞去,嚴重的干擾了我的寫作“靈感”。我身不由己的中斷寫作,可內心卻燃氣了一陣莫名業火——為什么她這么不重視我的創作?盡管我的文章越來越“水”,盡管我的文章還沒有帶來一點點金錢上的收益!
我們開始不停的拌嘴,互相數落對方的不是。
“...哪像你,天天看比賽...”
“我?啥時候天天看比賽了?最近兩周我?就看了昨天晚上一場兩個45分鐘的比賽,好不好?”
她扔給了我一個爆發的導火索,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焦躁的脾氣了,我也沖她扔了幾個重重的炮彈作為回擊。
好不容易停下戰火,我坐回電腦前打算繼續我的寫作;她也去做了自己事情;可憐的孩子也悄悄地被保姆帶了出去。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冷戰。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作者斯特科派克這樣說。
我嘗試著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去做自我反省,我必須要勇于承擔責任。
我去向老婆說對不起,希望盡快平息這場冷戰——但事與愿違,她拒絕了我的道歉。她有權力這樣做。
我又重新回到電腦前,繼續我的寫作,同時靈魂也在做著深刻的檢討。
生活就是這樣,不停的遇到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遇到問題時,有的人選擇自怨自艾,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就是一個麻煩制造者;有的選擇怨天尤人,認為所有的過錯都是別人造成,自己就是一個不幸遭遇者。這兩種人在現實當中最為常見。
我把寫不出文章的糟糕境況轉嫁給老婆和孩子的吵鬧,這其實就是一種怨天尤人的表現。但從內心來講,這都要歸咎于我自己沒有思緒,沒有更強大的自制力來控制焦躁的情緒,我沒有達到一種“心靜自然涼”的境界,所以我才難以為繼。
在我的孩提時代,我曾認為自己是個麻煩精,父母之間的吵架都是因我而起,常常想要離家出走,認為只有自己的離開才能終止他們之間無休止的爭吵。長大以后我才明白,他們之間經常吵架的原因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算得上是父母包辦的婚姻,雙方家人的不信任、不和睦,摻和到了他們的婚姻生活當中,這才是他們經常吵架的本因,我并不是那個麻煩制造者。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告訴我,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只有勇于承擔責任,敢于面對困惱,才能夠使心靈變得健康。而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自律,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才會從容不迫,并能從痛苦中獲取智慧。
我們來看一下斯特科派克是如何定義自律的。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
我有一個姐姐,她家孩子是出了名的鬧人,親戚們每次見到她家孩子的時候,總是無可奈何的嘆氣說:“這孩子是真鬧人啊!”我總覺得放任孩子撒潑哭鬧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總是勸我姐能夠適當的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教育,但她總是一再逃避現實“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就我的觀察來看,孩子大概從兩歲起就開始特別鬧人,現在已經快要四歲了,情況沒有一點改觀,甚至變得更糟。
在我姐看來,她溺愛孩子是一種愛的表現,但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她害怕承擔責任——孩子被批評后會哭得更厲害,況且她們盼這個孩子實在是盼的好辛苦。這種寄希望于孩子長大后自行解決問題的舉措實在算不上是明智之舉,沒有批評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的心智得不到成熟的機會。在她長大離開父母的庇護后,一旦遇到社會上一些她無能為力的問題時,就會手足無措,逃避責任。
我永遠不會忘記9歲那學到的重要一課。那年夏天,我和村子里面一起長大的孩子們約定一塊騎自行車去“龍脖水庫”,那時我們剛學會騎自行車——那是一次冒險的旅行,因為之前我們從未去過那個離家很遠的地方,但現在有了自行車,一切目的地對我們這群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來說都不算遠。
返回的路上有一個又長又陡的坡道,我們都心照不宣的逞能起來——下坡的時候絕不剎車,誰要剎車誰就是膽小鬼。果然,那種風馳電掣的感覺真是棒極了,仿佛自己就是一個實打實的賽車手。結果悲劇很快就發生了——幾秒鐘過后,我們橫七八落從車上摔了出去,那種疼啊,真令人痛不欲生——這就是失去平衡的后果。
放棄自我是一個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有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原因無非是父母難以放棄長期以來固化的自我模式。
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也是自律的源動力。
但愛很難定義,也許下面這首詩,會是愛的最好詮釋:
你們的結合要保留空隙,
讓來自天堂的風在你們的空隙之間舞動。
愛一個人不等于用愛把對方束縛起來,
愛的最高境界就像你們靈魂兩岸之間一片流動的海洋。
倒滿各自的酒杯,但不可共飲同一杯酒,
分享面包,但不可吃同一片面包。
一起歡快的歌唱、舞蹈,
但容許對方有獨處的自由,
就像那琴弦,
雖然一起顫動,發出的卻不是同一種音,
琴弦之間,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各不相擾。
一定要把心扉向對方敞開,但并不是交給對方來保管,
因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納你的心。
站在一起,卻不可太過接近,
君不見,教堂的梁柱,它們各自分開聳立,卻能支撐教堂不倒。
《少有人走的路》是本好書,能強大自己的內心。
——呂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