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星期休息的時候都會去圖書館,西西弗書店是我去的最多的一家,它的風格是我喜歡的,有序的圖書分類,主要的是書的種類很豐富,自然舒適的環境,輕音樂回旋在耳邊,拿上一本書,點上一杯熱飲,沉溺在喜歡的書籍中,這種感覺是最好的。
最先去看的是新上架的書,沒有特別喜歡的就沒有在意的去拿起來翻閱了。
今天把沒看完的《云邊有個小賣部》看完了,結尾確實跟我想的不一樣,因為在老家的時候就剩了個結尾了,我也在思考,在續寫,卻沒有張嘉佳的那種直入人心了。
它給了很多: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
給少年一個具化的青春。
給中年一個真實的社會。
給老年一個看的見的晚年。
我們都是劉十三,而劉十三卻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也都會在青春的時候喜歡上牡丹,在青年的時候有了程霜。
有一個很愛他的外婆,卻從沒有見過媽媽。
它是平凡的故事,總是在字里行間中就給你的感動,你會被它給弄出眼淚來,也會在抽泣的時候噗嗤的笑出來的。
跳過書的內容,今天我也不是要寫書評的,值得看的自己去買來看看。
喜歡張嘉佳并不是因為那本很火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老實講我沒有看過這本書。而是因為他的短篇小說才注意到的。讀過的人都知道,張嘉佳的行文有著他自己的特點,很獨特的,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是重復?是循環寫?是特意的一遍又一遍的嗎?我不知道但真的特別過癮,讀著讀著都覺得這段話原來放在這里再次出現真實絕了。
其實每次去書店都會尋找并看的書還是獨木舟了。沒辦法誰叫她陪了我整個青春并影響到我要寫作了。
《萬人如海一身藏》我還沒有讀完,這也是沉寂后她的全新游記長本,有人說獨木舟的文章讀起來很痛,所有的瞬間都有自己的影子。無口厚非了,誰還不是從青春里走過來的,那些簡單的愛情,充斥著荷爾蒙的愛情,往往最刻骨,最銘心。
同早年的長篇相比,同樣的是愛情,那些年很痛,這些年很長。這個永恒的話題,怎么寫都不會過時的。
她曾有萬千悲傷將她吞沒,可是她卻抓住萬分之一的希望,努力向上爬,在與深淵相逢的時刻,她贏了!
聽說月底獨木舟會來上海了,這次簽售會我想我會去吧(如果是能請到假)。上一次見面已經過去了兩年多了,那個時候也是她的旅行長簽《我亦飄零久》的簽售會,這本書成了我的枕邊書,成了我很多個夜晚還在書寫的一個精神參物。
而后圍繞這本書我寫了幾篇關于旅行的短篇,也組織了一場全國漂流的紙質旅行(詳情見漂流欄)
,也去了好幾個城市,也見很多書中的人。
這可能就是一種力量吧,它沒有任何言語去說,而我自然而然的就按著心想去做了。
我們總會有自己要去追求的東西,不管它是什么,在已經確定的方向中,給自己一個堅定的信念。
說完了書,那就在簡單的說說歌吧。
沒錯,是民謠,沒錯你可能已經知道了,就是陳粒。
關于陳粒我之前的文章寫到過了,這里不在多說這個民謠女王了,就說說她最新的一首歌《無所求必滿載而歸》。
故人吟唱昔日舊歌在耳邊回想
歲月長 還借著你的光
殘燭跳蕩 熱淚煮湯
昨日夢一場
這荒唐是生活的原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