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師剛升任成市級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他毫無保留地跟我們分享他的成長歷程。
謝老師沒說自己學業很優秀,他說他大學畢業時有多種選擇,可以作電腦工程師,可以留校作大學實驗員。他選擇做一個中學教師,以報償自己的初心。少年時,他先后受兩位黃老師的影響,他也想成為一個可以影響別人的人。
初到單位,他被各種抓差,在無知的情況下被定位為高中電教員,不停地為其他老師做課件。他課件做得很好,得到領導與同事的一致贊揚,只是他成了別人榮耀的影子,影子有影子的價值,如果一輩子做影子,就偏離了自己的初心,不能親自熱情洋溢的影響別人,他越來越不開心。做課件給他的收獲是玩轉了flash與Authwave。
為了找回初心,工作兩年后,他毅然選擇去初中教信息技術。他的第一篇論文就獲得了全省一等獎。
03年,他考上了南師大教育碩士研究生,跟著他祟拜的導師刻苦學習,參與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課題研究。在南師大的學習期間,他的文章一篇篇的發表,更上了國家核心刊物。工作之余的深造,使他付出金錢,付出辛勞,也使他充實,快樂著。
謝老師已經搞了很多年的信息學奧賽,年年出好成績,今年又有幾個學生獲省一等獎,國家幾等獎(沒記住)。他說他給學生上輔導完全利用休息天,是義務的。他喜歡給學生上課,雖然付出比收獲大的多,他也很樂意,因為他為自己可以影響更多的人而高興。
不到40歲的謝老師2013年就被評為高級教師,目前也是學校中層。他說,當他走到更高處,發現自己不是可以止步不前,而是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更好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去影響更多的人。
“有為才會有位。”同樣做為草根,報怨是為自己不求上進推脫責任。你若熠熠發光,總會難于埋藏。對此,我憑親身經歷,深有體會。
所謂的敬業,就是能把自己不喜歡的事也做得有條不紊,精益求精。工作給予了我們生存的依賴,做好本職是最基本的義務。如果在現實的工作中找不到存在感,無謂地互相消耗就是不負責任。謝老師說,作為教師,他的雙本觀是:“教學是基本,教育是根本。”我想起教育家陶行之的話:“捧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其實任何時候,在我們教育行業都不缺乏這些用靈魂在育人的人。
謝老師上了一節七年級“初識Photoshop”的課給我們觀摩。課題設定是“我的照片,你作主”。我喜歡謝老師這種說故事的方式來串知識技能。更喜歡他象知心朋友一樣把自己的照片拿出來供學生調侃,嘗試,給課堂平添了趣味。謝老師上課節奏沉穩,概念、重點、難點穿插巧妙,交待清楚,均是我們可學習的地方。
謝老師說,“上課就是帶著學生玩。”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應是我們教書育人的策略與理想。學習在本質上應是人的需要,而不是苦行。可以學習的人,學自己喜歡的知識與技能的感受應該是幸福的。所以不要僅單純的看學習形式上的苦,若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學習就是苦中作樂的幸福。
人生是從生到死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見多識廣,積聚力量。我們通過自己對社會活動的參與,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與自我存有感。凱撒大帝說:“我來,我見,我征服!!!”作為能量級別一般的人,我們不會有凱撒的宏業與野心,但也不希望自己雁過無聲。
我希望我的人生也可以象謝老師那樣,把人生走成上行階梯,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光芒,去影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