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年,猝不及防,至今很多高校開學時間仍然沒個準信兒,作為一個大三學生(或許開學就要大四),坦白地說,我有些焦慮無處安放。
原本前幾天聽到各種小道消息說五一之后可能就可以返校,當時聽到傳言心里可謂五味俱全,又想開又不想開,我想這或許是很多人的內心寫照了。
轉眼之間已經在家呆了四五個月了,這是我上了大學之后在家呆的最久的一次。因為在選擇到外地讀書,所以這兩年多的大學生活一來我基本只有在寒暑假才會回來,一個人在外讀書剛開始是孤獨的,但是會成長很多很多,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今天是4月23號,掐指算算我的大三也即將要結束了,現在平時的課程很少,在家里的生活放縱又舒服,但是二十出頭的年紀總是要為未來考慮的,在這個節點上,我有些不知所措。
剛進大學的時候我們有門課程叫做職業生涯規劃,當時認為才大一開這個未免太早了些,現在想想時間過得真是飛快,開得早一些很明智。
大二的末尾到大三的上個學期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考研究生,最后得出的結論我要考研,而且要跨考。跨考是因為曾經我很喜歡我的專業,但是深入了解了之后發現我無法學習下去,也許當初有多喜歡那時就有多抗拒吧。
為了為之后的跨考做好準備,我在2019年的3月份開始了微積分的自學,因為高中畢業之后快兩年沒有接觸數學,剛剛重拾是有些吃力的,在工作日所有的課余時間我都泡在圖書館里學習,一直到年尾放假回家,除了線性代數,高數和概率論都已經學完了。現在想想,那段時間學數學拯救了我,雖然真的有時頭禿,但是那種開始掌握不同技能的感覺充實又使人明朗。
我原本的打算是放完寒假返校之后專心準備考研,因為要跨考,雖然基本解決了沒學數學的問題,但是那些專業課的書籍還要耐心吃透,大學生如果目標明確,其實有的是用不完的時間,我一直都是信心滿滿的,不管怎么樣,寶貴的學習經歷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和財富。
但是當我寒假回來之后,疫情逐漸爆發并逐漸白熱化,開學時間一延再延,我有嘗試過在家里進行一些學習任務,但是事實證明家里不是學習的地方,我也絕對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在學校我可以一連幾個小時泡在圖書館里不開網絡專心讀書、專心寫題,但是在家我真的很難很難專心。在家是一種什么感覺?我就是無聊到睡覺也絕不選擇學習,很奇怪。
在這幾個月里,我考慮過以后,讀研?找工作?我好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發現我對未來的預期是這樣的:
1.選擇考研一是為了提升學歷,但說到底我是想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就是說最終目的是工作。
2.從事相對穩定的工作。以前很討厭穩定,現在很喜歡
3.留在我喜歡的城市。我并不是不喜歡我的家鄉,但是我更想就在讀大學的地方。
綜上幾點,我選擇了嘗試考一下公務員。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留在我想呆的地方做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為什么放棄了考研?說實話,我并不是很想繼續讀書,我想相當一部分選擇讀研的人都不會很喜歡讀書,或許他們和我一樣,初衷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和一份更好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按照我的性格,讀研之后我是不會還會恐懼工作?大學以來我有做過各種兼職,但是說到真的畢業走出校園,找一份工作像一個合格的成年人一樣承擔起自己的人生,我是雀躍的,但確實有害怕。如果考研是為了逃避工作,那讀完研之后我是不是依然如此或者更甚,我不想再去糾結。
不管怎樣,總之現在目標已經清晰,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家逐漸把自己的作息調整好,每天能夠專心進行學習和備戰考公。
猶豫就會白給,有了目標之后奔著它去就是。不管成不成功,至少忙起來充實了就不會再去總想些什么有的沒的,害怕自己沒有未來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種感覺太糟糕了。
換個角度想,把握好當下,或許就成功了呢,即使最后努力了卻沒有達到預期,那也沒什么關系,年輕沒有什么可失去的,我們會不斷獲得。
我只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平凡大學生,這就是我的人生,我只希望可以經營好他。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