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家休息了一天,對前四課進行了一個鈍化,接下來我們開始第五篇的學習,這一張主要是孔子品評各類人物為主,里面涉及了24個人。
短短的一篇論語,一下子和這么多人有關,比小說還精彩了!
這一章呢有一個最高深的字,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追求“道”,一生執迷啊~!·
一 :道
我們學習漢字呢, 還是要先追本逐源,看看道的甲骨文,
道, 左邊一個走之旁,但實際是一條道路 ,還有交叉的十字路口,右邊是一個首,首是人頭,也是人的大腦。這個字的字面意思是指一個人在路上行走。普通的理解是人在路上走,但是又不能簡單的這么認為,因為達字和道相似 ,達是人有路走為達。道呢 ?是你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用你的大腦。選擇出你認為對的路走。這就是你的道。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有自己的價值觀,總會認為自己當下做的決定是正確的,也就是他當時當下心中的道,所以有句話叫“道不同不相為謀” ?。
這個道引申出來的意思也不可勝數,,每個人的理解也無法一致。正應了老子那句話,道可道,非常道。
在論語里 大到天道 、國家的“邦有道” 小到“君子之道” ,都被孔老夫子說到了。咱們跟著波兒老師一起去看看,你們覺得孔夫子說的有沒有道理?
既然說到了達,我們就講講達吧,達從簡體字來看,一個走之底,一個大,大在漢字里是表示一個正面站立的人,一個人在路上走,但是正體字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只羊? ,寫成這樣“達” ,羊在漢字里有 好的、美好的意思。一個人在好的路上走,證明這個人走的是康莊大道,所以通達。相反的一個人沒有路走 ,會發生什么情況?就是窮。
論語里也有和達相關的語句
13.17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這里就有一個成語,欲速則不達,我們學習語文也不是一個可以速成的過程,必須依靠長時間的積累,家長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循循誘導,不要看別人家的孩子都背下來了,然后一對照 自己家的還讀都讀不順溜呢! 于是就對自己的孩子一通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