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七月為分水嶺。
七月之前,是一個向內看的階段。一向開朗神經大條的我,開始體會到“孤獨”,不管身處多熱鬧,總會有層隔膜,跟身邊這一切離得很遠,也會很想哭……這個狀態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我發現這是一種很內在、幽微的情緒,很新的體驗。
我一開始很想快點從這種狀態里走出來,做了不少的嘗試,后來真是“破罐破摔”,那就看看究竟能到達什么樣的程度吧!
當我不再抗拒,而是試著寫日記,也跟信任的朋友們去討論,我開始深入體會到這些幽微的情緒,開始能夠理解和接受,為什么現在我是出于現在這樣的狀態——不去抗拒而是接受,看見背后的禮物。
事實證明,這個階段在呼喚我,回來關心自己。
面對目前的生活狀況,我需要做些改變,我渴望生活工作和關系,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我希望遇見新的開始,有新的困難和挑戰,這樣最能激發我的“排難”優勢,越難我越愛,一旦解決問題,成就感滿滿。
七月我果斷做了調整,從公眾號運營轉崗為課程顧問,在下半年我時不時會后悔自己的沖動,更多的時候,我細數這幾個月的事情,還是覺得成長速度遠大于以往的:
情緒背后都有模式、需求,看見和恰當表達。我的父母屬于情緒暴躁類型,以前我是情緒受害者,現在我是暴躁情緒受益者。當初發誓不要像父母這樣的脾氣模式的我,現在已經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在持續地分享管理情緒的方法,不僅自己從成長背景走出來了,也分享和支持到了我的妹妹和弟弟,間接地影響了整個家庭的氣氛,關系都以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每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通過學習,我意識到,每種情緒背后都有一個意圖或者渴望,我是有能力有技巧的,可以選擇表達出來的。
從情緒管理和孤獨感階段中,我學習到,那些到來的經歷都是來成就你的,正是那些我們曾經穿越過的地方,反而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擁抱一切的發生,迎向更好的自己。
習慣養成法則:做—正向反饋—做。這是從冥想、日更、早睡早起中總結出來的。我在行動的過程中,會去寫觀察和感受日記,去看見做這些事情的實在好處,越多的好處越驅使我繼續做這些事情,把要做的事情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
最根本就是“利己”和“無違人性”,這兩點很能夠支持到我養成習慣。
運用畫面感催眠自己。當我想要做成某事時,我會先在腦海里想象做成的樣子,用這樣一個美好的畫面來調動我的行動。我實驗過——在起床前,早早到辦公室的樣子(因為我以前是遲到大王);睡前想象自己第二天想要擁有的狀態(配合正向反饋);我希望創造一個怎么的關系……
我接受對自我的挑戰。第一個是日更,說實話,我不愛打卡和持續做一件事,深入背后的意義,我看到是一個懶惰害怕辛苦和承諾的自己,同時我也看到渴望自信勇敢能干的自己。有顆想要牛逼的心,那就要下功夫,成為一個牛逼的人。于是我開始日更。
說是日更,倒不如說我在磨練自己不擅長的部分。還是那句話,不擅長或是回避的地方,正是優勢(寶藏)所在。(問題不是問題,跟問題有個好的關系才是關鍵)
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從日更中我收獲很多,觀察更加敏銳,思維更加清晰,能抓住話語底下的意思,自如表達自己的感受,個人更加開放,認識更多新朋友,我的朋友們都看我的文章(悄悄關注我呢)……
銷售的工作讓我回歸“我的體系”這個主題。相當于之前的東西都清零了,一個新的“我”在重新構建——我是誰?我怎樣存在這個世界?我跟父母的關系?我跟客戶的關系,怎么樣建立?怎么樣深化?以前“不食人間煙火”的我,也要開始關注如何賺錢?我的金錢觀是什么?如何提升我的工作能力……可以說,舊有的體系開始瓦解,要更新和升級一個更“高級”的我。
這是我的2018,可以說是非常踏實落地的一年,而明年2019,我仍然會圍繞“更新我的體系”這個主題去生活,今年所堅持做的,仍然要持續和深化。
這不是一個一年就可以實現的工作,而是需要2-3年來培養和深化的,我有耐心和信心,明年的我會比今年的我更勇敢自信有能力!
8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