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0 華杉
君子之樂,我心光明,我人透明,心理陰影面積為零。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人人都追求快樂,世間最大的快樂,比如王天下,君臨萬國,富有四海,其樂無以復加了吧?孟子說那可不一定,君子之樂,隨遇而安,不假于外,所樂皆性分之真,都在自己身上。君子有三種快樂,王天下還不包括在里面。
哪三種?
第一是父母雙全,兄弟無故。父母都健在,兄弟也沒有什么變故,既沒有身體上的變故,無病無災,也沒有感情上的變故,沒有家庭矛盾。
這第一樂,難度系數就高了。父母的壽命,看運氣,是上天給的,誰也控制不了。兄弟感情呢?豪門多恩怨,越是有錢有勢的家族,家庭矛盾越大,到了皇族王族,幾乎要相攻相殺,唐太宗李世民,一代英主,他是王天下了,但他是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及兩家所有男丁王天下的。他的子孫,又被武則天屠殺。這都不是君子之樂。
第二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對天對人,都無所愧怍。就是說,這世界沒有一個我對不住的人,我也沒做過一件不可以對人說的事。儒家叫“無一事不可對人言”,我心光明,我人透明,心理陰影面積為0,專門有人修養這個。清代學者李塨(gong),也寫過《四書傳注》的,就自負“不欺之學”,無一事不可對人言,沒有秘密,不要隱私,每天寫日記,啥都記錄,性生活都記,全公開,甚至寫下:“昨夜與老妻‘敦倫’一次。”至今傳為笑談。
所以這第二樂也是極致圣人才做得到,一件虧心事沒干過,那種快樂,誰體會到呢?
第三樂,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因為君子的使命,一是行道,二是傳道,恐怕傳道的使命還大些。因為行道只能一個人去行,或只能行一世。而傳道可以傳給很多人去行,可以傳諸萬世。孔孟之道,就傳諸萬世了。
傳道要得人,如果能盡收天下之英才,都在我的門下,把我的道傳給他們,那真是人間至樂了。
孟子這三樂講完,王天下之樂,確實不好比。有一個禪宗故事,說一個人遇見了大神,大神說:“可以滿足你三個愿望,你說吧。”那人說:“我也沒什么了不得的愿望,就讓我無病無災、無憂無慮、健康快樂就行。”神仙給難住了,說:“哎呀,這個我辦不到,你要榮華富貴,金山銀海,嬌妻美妾,我都可以給你,因為這是鴻福,本是人間有的。但是人免不了疾病、焦慮、災患,你要的那個,叫清福,清福是神仙才有,凡人沒有的。”
孟子的三樂,也接近神仙之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