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絕對是個懶人,幾鞭子打不出來幾個字!尤其早年是媒體工作者,總感覺寫稿子、編片子、配錄音是項任務,所以情緒上出現了各種抵觸。
近日來發覺勤勞之人輩出,不敢再懶惰,于是乎有了這個開始!
“梔子花凝香脂” 其實在去年已經有幸拿到了一點,除了與極少數閨蜜及有緣人分享了一下外,對其他朋友很少提起,原因是產量真的很少,根本無法分享給更多人了。來自自然的東西總是無常的,今年有,明年未必有,即便是有,香氣也不一定相同。可喜的是今年天公作美,于是乎與各位分享一下個中感受。
有人把它叫梔子花香膏,我個人認為并不妥當,應該叫“凝香脂”更為貼切。
在國際上對“香”有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香料含量極高的固體香水才叫“香膏”, 但此次為大家介紹的“凝香脂”是用鮮花制作,并不是高度濃縮的,所以叫“香膏”可能會有所歧義。
鮮花制作的凝香脂,是最貼近原花的氣味。
梔子花是白色的,白色的花屬于陰性的能量,通常在夜晚綻放生命的華彩,比如說茉莉、晚香玉等等。
在芳香的世界里,白色的花朵代表純潔和凈化。白色花的香氣,想象中應該是潔白、無瑕、清雅的吧,然而卻出乎大家的意料。
很多聞過梔子花的人,都會覺得梔子花開了,那香氣濃郁且熱烈,簡直令人無法忽視它的存。有人這樣形容她:“它是闖進六月的山野之人,性子里有股野勁,它敢香得恣意汪洋,甚至可以說輕狂。 ”但并不是所有的梔子花都是這種香氣,野生的梔子花除了芬芳依舊,還有著清雅的“野”味。
本人比較傳統兼保守,一直喜歡溫婉賢淑的形象,但內心卻不可抗拒的沉迷于那些張愛玲筆下呈現的“紅玫瑰”們散發的女人味。
單瓣野生梔子花的氣香溫潤妖嬈,濃郁又不濃烈,恰恰好體現了含蓄中的嫵媚與奔放。
好吧,不管是這撣都撣不開的梔子花香還是清雅的“野”香,他們似乎像所有萬物一樣,通常是花開花落,轉瞬即逝,無法永恒。
但人類的智慧永遠是無極限的,從遠古流傳下來的保存花魂的方法不僅沒有失傳還被發揚與傳承。
我們來看看這“梔子花凝香脂”是怎么做出來的吧。
用古老的方法保存花的精質著實不易。一定要在太陽出來前完成采摘,因為太陽一出來,香氣便逃逸了。
【速度】
成就這段轉化,速度非常緊要。 摘下來的花朵要趕緊動起工來。因為所有的花朵,在離開枝頭的那一瞬間,金合歡烯,也就是花朵最精華的部分就會瞬間減少,所以動作越快越好。盡可能快的將花瓣鋪在玻璃上面,并將她Hold住!
【耐心】
用古老的“脂吸法”收藏這美麗的花香是一件極其耗時費力的事情。所以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每日換上新鮮的花朵,時刻觀察,絕不能有腐敗的花朵,直至油脂吸滿了芳香。這里是有技巧的,至于鋪多少、鋪多久、何時換、累計多少次、如何去除雜質等等,匠心只在無數次的實踐中才能出來,有心想嘗試的小伙伴可以去實踐一下。
【用情】
“用情”為至尊。
就好像廚師面對同樣的食材,用心程度不同,做出的菜品味道會分上、中、下級別一樣的道理相同。很多芳友也曾試過,同樣的配方,同樣的精油,同樣的計量,在同一個空間,調配出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所以,制香之人尤為關鍵!
曾經和一位信仰佛教的朋友探討過,鮮花在沒盛開之前將其采摘,是否剝奪了花朵綻放的權利呢?
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
個人是這么認為的:
身體不能永恒,智慧卻可以長存。
無常并不僅僅意味著死亡,而是意味著變化。將花魂用古老的方法轉化并保存著。他日,這香氣可幫助某個生命,或消融孤獨,或鼓起勇氣,或提振生命的美好,就像眾生受惠于佛陀的智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