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見馬齒莧,是小時候奶奶帶回來了一大把。
我問奶奶:“這是什么草?”
奶奶說:“這是野菜,早些年還沒你爸的時候,不知道養活了多少人……”
于是,在很長時間里,馬齒莧一度在我的心里等同于糧食,因為它養活過很多人的命。
如果,在田野里找到它,我就會很高興的將它帶回家,那天的飯桌上肯定會多一份野菜。
漸漸長大,不經意間發現它的蹤影,才發現它在我的回憶里留下一抹隆重的記憶。
2.
馬齒莧又稱“五行草”,“五行草”是因為它葉青、花黃、梗赤、根白、子黑,故稱“五行草”,有的地方也叫“馬蜂菜”,有的地方也叫“長命菜”,生命力極強,繁殖迅速,因此在農村大旱年間,被眾多的人采摘回家,當菜吃。
馬齒莧很好辨認,葉子扁平肥厚,形似馬齒狀,開著小小的黃花,愛伏地生長,中國南北都有廣泛生長,耐旱耐澇,生命力極強,采摘時深受老人小孩的喜愛。
而對于吃貨來說,馬齒莧的吃法也多種多樣。
有涼拌馬齒莧、馬齒莧炒蛋、干馬齒莧蒸肉、蒜蓉馬齒莧等等,甚至還可以拿來煮粥包餃子。
3.
關于馬齒莧有一個傳說。
相傳后羿射日的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后羿射下9個太陽,剩下的這個太陽害怕極了。于是躲進了一株碧綠色的馬齒莧,沒有花瓣,樣子十分丑陋。后羿未尋找到太陽,太陽因此躲過一劫,
太陽為了報答馬齒莧的救命之恩,讓馬齒莧開放了漂亮的花朵,而人們為了記住馬齒莧的功勞,隨將馬齒莧叫做太陽花。
這點從馬齒莧生命極其旺盛,也能看出,馬齒莧是當之無愧的太陽花。
詩人杜甫在《園官送菜》一詩中更是表達了對馬齒莧的喜愛:“苦苣針如刺,馬齒葉亦繁。青青佳蔬色,埋沒在中園。”
4.
馬齒莧除了能食用,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里曾記載馬齒莧能:“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后虛汗。”
而在《本草拾遺》中寫過:“人久食之(馬齒莧),消炎止血,解熱排毒;防痢疾,治胃瘍。”
在多出醫書中都能見到馬齒莧的身影。
現代醫學證明,馬齒莧有殺菌、抗過敏、降低骨骼肌乳酸等功效。馬齒莧還對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但也并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馬齒莧為涼性之品,因此也不可多食。
如今在田野里見馬齒莧,卻覺得倍感親切。
從南到北,每個地區對于馬齒莧的叫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叫它“耐旱菜”,有的人叫它“酸莧”,有的人稱它“長壽菜”,有的人叫它“馬地菜”……
在你們那兒,稱它為什么菜?
(馬齒莧,就是平時常見的野菜,現已經在記憶中越來越模糊,也許模糊的不是記憶,而是童年里的童趣)
無戒365日更挑戰訓練營第(10)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