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是沒有學會處理情緒。與其說自己的初心是通過讀書更了解孩子的世界,不如說,通過讀書,更了解自身。
那么,我們就跟著作者的步伐來認識感受并解決處理感受。感受是為了給我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感受本身不會造成任何問題,會造成問題的是某些行為(或者完全抑制情感而不采取行動)都不是處理感受的好方式。我們成人也好,孩子也好,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感受,但要注意處理感受的方式。我們成人會習慣壓抑感受(因為這樣做更容易更有教養)但讀到后面,你會發現你壓抑的情感偷偷地通過一些細枝末節(除了語言,還有語氣,甚至細微的表情,動作,站立的姿勢)展示出來,你否認感受的錯誤模式已悄悄地傳遞給孩子。
處理孩子的感受時,父母第一步需要做到的是蹲下來或者放在與你能對視的地方,眼神正面接觸,抓住他的注意力,并傳遞你的信息。教會他“傷心,沮喪,難過”等詞匯。我家小孩在開心到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時,也會拍打對方,我開始跟大多數的父母一樣只會說,不要這樣,現在我會鼓勵他通過拍手鼓掌跳躍來表達歡欣喜悅。
第二步,注意說話的語氣,同樣一句簡單的句子,“我不能幫助你”每次強調著重一個詞的發音,其意義都會發生改變,再加上孩子天生感受能力比大人要強,所以父母有時說話的詞匯沒問題。問題出現在說話的方式上。
第三步,學會積極的傾聽,學會用溫柔的身體接觸,比如摸摸頭發親親他。有時候,孩子不需要你的建議,他只是需要你對他情感的反應。
第四步,當孩子憤怒時,我們可以對他采取積極的暫停,等他冷靜下來時,我們教他識別和處理自己的憤怒。處理憤怒方法很多,詳細可見下圖,如果是我,我會嘗試采取如下步驟,第一,試圖幫助孩子把感受詳細說出來,(因為孩子還沒有關于感受的詞匯,父母可以通過是或不是的問句來問答)你看起來受到了傷害,并想爭取扳平,對嗎?你是不是覺得內心憤怒的惡魔要出來了?
第二,邀請孩子加入處理情感的游戲中。那么我們要不要試試玩緩慢呼吸法,通過幾次緩慢的一吸一呼把不愉快吐出來,或者拿畫筆畫出來,或者跑步,砸木樁等。
最后,最應該學習的是父母,好好識別處理自己的情感,別讓大人成長的步伐停下,這樣你將更加追不上你孩子的成長,好好花時間與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