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疫情無情,在全天候封閉的環境內相處一個多月之后,婚姻似乎更容易破碎。
網上有一個相關的討論:疫情結束后,你最想干什么?
有要去旅游的、有吃遍當地美食的、有瘋狂買買買的,還有趕緊工作掙錢的,但最多的卻是想要離婚。
圍繞離婚最火爆的新聞則是,陜西頭條發布的一條新聞:“2020年3月2日起,西安市17個婚姻登記處已正常上班,逐步恢復婚姻登記辦理工作。截止3月5日,結婚預約登記達到了28對,但未來7天的離婚登記都已預約爆滿?!?/p>
盡管工作人員也善意地提醒廣大市民,疫情期間,切莫受情緒影響,沖動離婚!婚姻不易,大家且行且珍惜。
可是,網上越來越多的帖子卻依然圍繞疫情期間促成的離婚率津津樂道。
“等疫情結束,我們就離婚吧!”
“宅家20天,吵架19天。”
“病毒,正在考驗8000萬人的婚姻?!?/p>
“這場疫情,讓我看透了婚姻?!?/p>
等等等等。
突然之間,仿佛一場疫情考驗的不是國人的抗疫熱情和國之精神,而是疫情期間的國人究竟經歷了多少感情,愛和不愛、互相磨合的程度、共同的愛好和話題,關起門這么多天,被看得明明白白。
知乎甚至出現了一個熱門問題:“疫情結束后,社會會迎來新的一波‘離婚潮’嗎?”
問題下面的一個高贊回答深得網友之心:
“因為疫情,人們不得不長期同住一個屋檐下。那些原本被生活瑣事和柴米油鹽醬醋茶遮掩的問題,在隔離的日子里迅速生根發芽……疫情仿佛照妖鏡一般,將婚姻關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顯現無遺。”
身邊的一對夫妻朋友,過了七年之癢依然沒有離婚,卻在這個2020年突然爆發的疫情期后選擇了離婚。
一個多月形影不離朝夕相處的時間內,夫妻兩人被困于家在農村的老公家。
也正是這一個月多,讓她看清了對方以及對方父母的自私。
因為疫情,女方被困在老公家每天要給一大家子人做一日三餐,而除了婆婆會幫忙,其他人都是刷著手機等著吃飯。
做飯后又是洗鍋,還得輔導孩子上網課、打卡、監督寫作業之后再網上提交。做飯稍微晚了就會招致老公的臭臉和埋怨。
本來以為過年回家做飯累就累一點,好歹7天就結束可以返城了。
可是因為一場疫情,卻成了一個月的免費保姆,而且這個保姆還沒有落得一點好。
終于等到一個月疫情慢慢控制,公司打電話讓回去輪流值班。
女方第一天回去之后,因為工作瑣事忙到很晚才準備回家。
沒想到晚上騎車、坐大巴輪換了幾次才到家后,老公一大家子人卻依然在等她做飯,個個抱怨她工作這么晚才回來,家人都餓死了。
面對此情此景,女方又一次選擇忍讓。隨后幾天,老公卻不想讓她去公司值班,怕沒人做飯,孩子作業也沒人輔導。
但是這一次,女方卻義無反顧地回去值班,當天也沒有回去。
等疫情結束后,她給老公發了微信,打算帶著孩子離婚。
就像《安家》中海清和郝平飾演的醫學博士夫妻為了買房而吵架一樣,很多人覺得是女方太作,不就是做幾次飯嗎?哪有媳婦不做飯的?
是啊,做飯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算多累,真正讓女方心累的是自己累死累活卻沒有一個人同情甚至可憐,而自己最親的老公不僅不幫她說話,而且覺得女方在婆家當牛做馬伺候一家人就是天經地義的。
他們認為的“賢妻良母”就是伺候完老的再服侍小的,從早忙到晚還不能有一絲抱怨。
更讓女方心寒的是,尤其是在一部分來自農村家庭的男人看來,女人只是男方的附屬品和生育機器罷了。
曾經以為最愛自己的老公卻并沒有給她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而伴隨疫情停工歇業,越來越多的中小公司紛紛倒閉,那些依附而生的打工者也就被辭職了。
表面上是在家休息了一個月,可是前后算起來,卻貨真價實地耽誤了至少三個月,也就意味著這三個月是沒有收入的。哪怕你愿意出去出賣體力和腦力工作掙錢,但是現實卻并不允許。
于是就造成了另一種被迫無奈的離婚真相——
貧賤夫妻百事哀!
而更讓夫妻雙方覺得可怕的是:一個月分秒不減地呆在一起,兩個人的三觀和行為習慣就成了考驗彼此耐心的試金石。一段長時間的朝夕相處,對于已經結婚多年的夫妻來說,女方不用化妝、男方胡子拉碴,都穿著睡衣,吃了睡睡了吃,顯然已經不再注重自身形象,于是就常常看不慣對方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多看一眼都覺得想吐。
還有一個朋友講述了他們離婚的原因:
因為疫情造成夫妻兩地分居,剛開始還例行公事的打電話或者微信上問候兩句:“吃了嗎?”“還好嗎?”“睡了嗎?”
漸漸地,兩人在各自的空間里變得開始漠不關心,連一句例行的問候都懶得再發。
結婚多年的夫妻兩突然發現,沒有對方的存在,自己一個人反而過得更舒心更無憂無慮。因為看起來并不起眼的一次挑剔導致大吵,所以再也不想看到對方的嘴臉,不想受對方的怨氣,突然就有了很強烈的離婚的沖動。
疫情結束后,就有很對對夫妻出現在當地民政局門前。
有婚姻專家分析,歸根結底,疫情并沒有制造新的問題,只是暴露了之前存在的問題。沒有理由為你倆本就不堪一擊的婚姻背鍋。
是啊,“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已經成為了一句至理名言。
疫情期間伴隨而生的網課直播和輔導孩子作業,陪孩子上網課也在很大程度上因為輔導“熊孩子”造成夫妻由吵鬧升級為大打出手,成為壓死夫妻離婚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疫情結束就離婚”更可怕的第一種態度是我們對婚姻缺乏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缺乏成為婚姻破碎或即將走向破碎的的關鍵態度。
而仔細想想,很對夫妻之間,擊潰婚姻的,往往不是什么血海深仇,而是雞零狗碎。這在疫情期間尤為如此。
為什么每段感情談久了,我們都容易產生對方不關心我,好像不愛我了的想法?
心理學上研究表明,其中有三點重要的原因:
1、缺愛,沒有安全感。
因為缺愛,所以渴望得到更多的溫暖和關心,來證明自己是被愛著的。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總覺得男朋友不關心自己,通過“無理取鬧”來讓對方更愛自己。
這種女孩子,以依戀類型來看?就是“焦慮矛盾型依戀” 。
2、男人沒有以女生喜歡的方式去愛她。
有很多男女,總是因為對方愛你的方式,或關心你的方式不是你喜歡的,而選擇吵架分手或者離婚。
我們總是喜歡愛人以我們喜歡的方式對我們好,可我們卻忽略了,男人和女人在表達愛意時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每個人對愛的定義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3、預期過高,導致幸福體驗越差。
在現實可能固定的情況下,男女雙方對幸福對彼此的要求和期望值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女人所能夠獲得的幸福體驗,跟她的預期成反比,預期越小,幸福體驗越高,預期越大,幸福體驗越低。
以上三點直接導致了婚姻中的兩人在很大程度上一方對幸福期望過高,另一方的反饋卻又總是很低,甚至根本不理解和不予回應。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夫妻對彼此之間的依戀感越來越弱。
這種依戀感的缺失,就成為比“疫情結束就離婚”更可怕的第二種態度。
夫妻雙方對婚姻缺乏安全感和依戀感,低幸福體驗就帶來壞的心情,而壞的心情又會引導著自己作出更多不適當的行為,從而讓兩個人的關系陷入僵局,最終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夫妻離婚。
婚姻本來真的不易,有人說:讓一段婚姻關系變冷,一句話就夠了。
人人都羨慕白頭到老的婚姻關系,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這么幸運。
幸運與否,真的不是一句話能夠說清楚的,婚姻中的兩個人相處久了,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但是,婚姻的殘酷就在于,你要明白,家是最溫暖的港灣,但是家又不是一個論對錯的地方。
比“疫情結束就離婚”更可怕的是婚姻中沒有安全感和依戀感,而保持安全感和依戀感的秘訣真的是“一句話頂一萬句”,這一句話怎么說,說什么,真的需要在婚姻中長久地修煉和忍讓與包容才能夠說好。
愿你三冬暖、春不寒,天黑有燈下雨有傘,路上有好人相伴;
愿你和他有個好的結果;
更愿你的婚姻里始終有一個好好對你說話的人,勝過一萬句傷心之后的道歉。
婚姻不易,珍惜當下,?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