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政 編輯:馮曉暉
吳障嶺又名關帝廟,在廬山北山公路上行6公里處。那兒地勢不高,和廬山許多景點相比,自然景觀也不算很美,我們一群老同學前去吳障嶺是沖著它是九江地區最古老的關隘之一而去的。
吳障嶺關帝廟 編者攝于2022年10月
去關帝廟雖說有上廬山的汽車中途可到,但我們選擇從九星橋方向走古代驛道小路翻山越嶺而去。
大概是癡迷于古關隘一線天古道那低沉厚重的歷史呼喚,我們踏上早已溶化為自然景觀的山間羊腸小道,一步步拾級而上,那些被千百年來無數雙遠去的腳磨得滑滑的石級,這是一代代登攀者的信念和渴望所致,他們或從東而來下山或從西而來登攀,把這條山間石徑小道,連結得那未通暢,踩踏得那未厚實,使這條古驛道鐫刻下千百年來曾經有過的無數次繁盛和喧囂。
這條今天已顯荒蕪冷落的山道留下了多少吳障嶺古關隘隱藏在歷史深處的強悍和自傲!
吳障嶺關隘 編者攝于2022年10月
我們從古驛道深邃的歷史中悠悠地登上關帝廟,這是一座始建于春秋戰國時的古關隘,既是交通關卡,又是軍事重地,它是哪個時代楚國與吳國的邊界,我們今天九江這一帶當時隸屬楚國,古代為“吳頭楚尾”,所以又被稱為:吳楚雄關。
這是一座蘊藏著大量九江千百年來遙不可測的歷史深處信息的關隘,現如今這兒雖不見秦磚漢瓦,也聽不見金戈鐵馬的嘶鳴,但它仍然昂首屹立在這兒,演繹著春秋戰國時代群雄爭霸的陽剛之氣、各種學術思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鏘鏘之聲,不如此何來以后大一統中國!
今天的吳楚雄關內建有匯集古圣先賢的名人臘像館、寬宏軒闊的觀景臺、供奉著赤面長髯拂須執卷的巨大關公塑像的江南最大關帝廟、仙佛傳說撲朔迷離的天燈柱,這些倒也襯托了“人文廬山”的點點滴滴風采。
關帝廟里的舊塑像 編者攝于2022年10月
我望著“吳楚雄關”四個虬勁有力大字出神,歷史的激情在這一刻攫住了我:我仿佛看見古代人物的身影在山嵐中浮現,一剎那又飄然而去無影無蹤,先人們想要告訴我什么?我的幻覺是否是自己內心深處在企盼向古人們的某種咨詢?在這亦真亦幻的精神狀況里,使人內心憑空增添出一縷縷遠處的遺夢神秘!朦朧中一股歲月滄桑的情思顫栗著流遍全身。
從關帝廟下山朝廬山區蓮花鎮譚畈周家村方向的鄉間小道,同樣是古驛道,它不像前面一段山路有眾多石級臺階,是緩緩而下的小路,下山走不了半小時路,便可乘“農巴”之類機動車。據當地村民講,星子到九江的公路修通前,這條通往吳障嶺的古驛道是來往于九江、星子之間的必經之路,也曾繁榮喧囂了千百年!
吳障嶺古道 編者攝于2022年10月
花上大半天時間,市區的人們便可來此一游,這兒村民極好客,花不多的錢便可享受一頓農村大灶燒出來的鍋巴粥和菜地剛采下的新鮮菜蔬。這兒有山、有水、有歷史、有“農家樂”,何不邀上親朋好友來此走走?
錢政
【編后記】
由于廬山橫嶺側峰的山勢,因此古時候山南山北的交通會選擇一條跨越山脊的道路,雖然要上下爬坡,但比走平路繞幾十里還是省腳力得多。這篇文章是錢老師挺早以前寫的,如今的關帝廟早已荒廢,古道也無人踏足。當年某些導游總把游客帶到關帝廟,一幫野道士抽簽算命坑人,搞得廬山旅游惡名遠揚,這廟還是關了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