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中,稻盛和夫先生說:“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練靈魂?!蹦ゾ氺`魂,需要一個載體和場所,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工作就是磨練靈魂的場所?!?br>
《當和尚遇到鉆石》中,麥克爾?羅奇格西說:“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廟堂,而在商業(yè)經(jīng)營中。” 作者是西藏佛教的導師之一,也是安鼎鉆石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同樣認為,修行需要一個載體和場所。
人人都有一個渴望,改變自己、療愈自己,或者疑惑:學習太多理論,知道太多道理,為何無法改變。那么方法就是,要找到一個法門,一個載體。
佛學中的法門,是指學佛成佛的方法和途徑,佛陀有八萬四千般法門普渡眾生,針對不同根器的人提供不同的度化法門。對于我們來說,療愈自己,磨練心智也需要借助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學習攝影兩年多時間,并沒有太多天賦,目前拍攝作品也很普通。但攝影帶給我很多啟發(fā)和思考,如果一種方式能夠協(xié)助你改變,建立覺察,那么,就可能是你療愈自己的一種方式。
攝影帶給我什么樣的療愈體驗?
1.幫助自己更多在“當下”。
我們知道“當下”是很流行的詞語,也是很重要的感覺,可做到很難。當你用鏡頭拍攝對象時,你會全然與她在一起,無論對象是一朵花,還是一只蝸牛,還是廣場舞蹈的大媽……這時,你頭腦沒有恐懼未來,也不會后悔過去,你只想記錄這一刻。
2.攝影協(xié)助自己打開感知。
感知與智慧精密相連,一個感知愚鈍的人很難有智慧。攝影會讓你對色彩敏感、對質(zhì)地敏感、對光線敏感、對時令敏感……我這個春天因為攝影,聞到了水草的腥味、驚嘆露珠的晶瑩,還可以區(qū)分金銀花、桃花、月季、芍藥……不同的香味。攝影時,場景與物品也會引發(fā)你的情感。
3.通過第三個視角看世界。
所謂建立覺察,就需要跳出二維世界看事物、看行為。鏡頭后面,你是一個觀察者,看到的同時,療愈就會發(fā)生。看到萬物有靈、萬物有序,一切都剛剛好,無需對比“藍天白云”與“梨花帶雨”哪個更美,也不會奢望哪朵花開應(yīng)該更早、哪里的春天永不消失。
4.通過鏡子視角看自己。
人們希望自己在鏡頭是美好的形象,無論拍攝人像還是被拍攝,都會有是否對自己滿意的評判。有時,鏡頭前面你努力表現(xiàn)好,卻發(fā)現(xiàn)最放松的你最好看。有時,對自己體型、表情或者著裝不滿意,是內(nèi)在仍然有一個自我批判的自己。人像拍攝,會讓你找到對方最美的地方,也會讓你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狀態(tài)。
5.真正擁有才可以呈現(xiàn)。
你看靜物攝影的廚房,如一幅油畫,但如果你的廚房平時不好好打理,是擺拍不出生活之美的。你看別人拍攝的陽臺上晾曬的白襯衫、襪子都是風景,你卻拍不出這樣的陽臺……照片只是生命狀態(tài)的呈現(xiàn),你首先需要創(chuàng)造出這種生命狀態(tài),你更要明確你自己需要什么生命狀態(tài)。
攝影,是我心理療愈的一種方式,還可以通過攝影建立與外界世界的良好連接。
你呢,你療愈自己的方式是什么?音樂、舞蹈、繪畫、手工、閱讀、寫作……找到它吧,相信與它重逢的時刻,療愈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
百天寫作第71天,最近好多朋友問我,如何療愈自己。攝影是我療愈自己,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分享給大家。感謝大家的信任,我被一個個閃光的渴望改變的心靈感動。
我是一個認為生命有無限可能的探索者;我是一個簡單純粹、愛與美好的傳播者;
我是一個希望溫暖世界、也被世界溫柔以待的火種;我是一個樂意分享成長、也被他人深深吸引的磁石。
感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