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勤奮對了嗎?
勤奮不是什么壞事,但如果用不好,也不是什么好事。
有兩種人:
第一種,我很忙,我很累,年底一看,啥收獲也沒有。
因為這樣的人,每天都被瑣碎的事情填滿。每天用時間最多的就是看郵件、打電話、處理一切突發的事情、胡亂地跑老跑去。或者,做事拖延,本來一天可以做完的工作,要兩天做,讓一件事情填滿兩天。
第二種人,忙碌卻有收獲,能看到每一天的進步。
這兩種人,如何填充時間的方式不同,天長日久,雙方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因此,大量的工作≠你做了大量的有助于成長、變好的目標的工作。
怎么辦?
2、確定你想取得的目標,舍棄有礙于目標達成的事情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目標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沒有目標,每一天的狂奔,就如蒙著眼睛拉磨的驢子,永遠在原地打轉。
只有確定了你最想達成的長期目標,你才能從你所有的時間內容中,挑選出不符合目標的,然后果斷舍棄。
我最近在寫文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作者是我的長期目標,那么,凡是有礙我把文章寫好的事情都要舍棄。比如放棄沒有營養的各種聚會、工作上沒有意義的扯皮、抱怨。每當我想要投入時間做以上這些事的時候,我就會想還是省下時間和經歷多想想我晚上回家要寫什么,對我成長比較好一點。
只有確立了你的短期目標,才能更好地執行每一天的任務,在一天天的積累中達成長期目標。
我在寫文章的初期,我的短期目標就是每天在微信公眾號更新一篇文章。為了執行這個短期目標,我每天要經歷構思、草稿、寫作、定稿、排版和發布一系列的工作。
后來,我為了寫出更好的文章,需要加大輸入量,就改成了每周至少更新4篇文章,剩下的時間去讀書。這時候,我會舍棄一些看電影、看真人秀、看各種神劇的時間,保證我的讀書時間。
雖然這一年我拒絕了好幾個聚會,只出去旅游一次,但是我發現,這些時間沒有白費,我在簡書寫作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就有文章上了首頁和今日熱點。
有舍才有得,在這里特別好用。
3、給有助于目標實現的事情最高優先級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提到的四象限工作法是我受益良多的時間管理方法。
我們的天性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靠瞬間反應去安排自己的時間。就是哪一件事情最需要我們,最著急,我們就愿意去做哪一件事。
因此,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就是在不斷克服這個天性。
做事沒有前瞻性的人,總是將時間浪費在四象限的下半部分。因此會每天感覺很忙、很累,卻只是在瑣事中難以抽身。
懂得長久投資,有長遠眼光的人士都是將重要的事情排在緊急的事情前面的。時間久了,必然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因此,應該盡量去做上半部分的事情,減少做下半部分事情的時間。
我的 List 2.0 就是根據這個四象限法則制作的。
重點就是:你要做好ABCD任務。
做事順序:A----B----C----D
根據二八法則,我們應該將最多的時間,投入到將來最有回報的事情上,所以,永遠最最關注A項。
每天拿起LIST2.0,先瀏覽一下A項,做到對目標了然于胸,然后開始做B項,當B做完的時候,用整段的時間做A項。可以見縫插針地做C項,最后做D。
A級任務(長遠性回報活動):一兩天不做沒事,長時間不做,必然影響你的目標達成。
所以,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是想好今天文章寫什么題目和內容。這是重要,但不緊急,我可以用一天的時間觀察生活、收集資料、尋找靈感。
整段時間寫作時,要擺脫分心。切斷互聯網,告訴家人不要打擾你等等。
B級任務:當天最好做完,否則可能會消耗更多時間收拾爛攤子。
比如,安排老板明天的行程、會議準備、給媽媽打電話報平安,信用卡還款。尤其還信用卡,該還的時候給忘了,結果花更多的時間去倒騰還得付利息,搞不好還會有信用違約。
C級任務(突發情況應對):根據情況,找人幫你做。
比如,拿快遞,可以讓快遞員放到代收點、請同事簽收;報送數據,可以請相關人員在某個時段,將數據發送給你,你進行匯總后上報,免去了你跑到每一個人那去抄寫。
D級任務(可有可無的):能放棄就放棄。
聊微信、聚會等等。
要做到“舍棄而不留戀、拒絕而不內疚”。
GOOD LUCK!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