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卷一·道體
024、性為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為能盡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愛必兼愛,成不獨成。彼自蔽塞不知順吾性者,則亦未如這何矣。——張載《正蒙·誠明》
1-24萬物之性同一根源,不是一人所能獨有的。只有德行高尚的大人懂得萬物與我同一性的道理,視我與萬物為一體。所以他要立身,一定讓眾人都能立身,他的智慧要遍及于一切事物,他的愛一定是廣泛地愛一切人與物,他的成就不是個人獨自成就。雖然如此,對那些自己蔽塞了天性而不知道順著本性發展的人,也是拿他沒有辦法。
025、一故神。譬之人身,四體皆-物,故觸之而無不覺,不待心至此而后覺也。此所謂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張載《橫渠易說說卦》
1-25一體所以神奇。用人身作比,四肢都是一體,所以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感覺到,不用等到心想到那個地方而后才感覺得到。這就是所謂的“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的意思啊。
026、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開、塞,所以有人物之別:由蔽有薄厚,故有知愚之別。塞者牢不可開;愿者可以開,而開之也難;薄者開之也易,開則達于天道,與圣人一。——張載《性理拾遺》
1-26大凡世間萬物無不具有天地之性。由于通、蔽、開、塞的不同原因,所以有了人和物的區別。又由于這性被蒙蔽的薄厚不同,所以又有聰明與愚昧的差別。天性被堵塞著的,堅牢得不可開啟;蒙蔽得厚的雖然可以開啟,但開啟起來也很困難;蒙蔽得薄的開啟就容易,而一旦開啟了就與天道相通,也就和圣人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