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跑步,這種最簡單易行的運動,已經逐漸成為人們鍛煉、減壓的生活方式。在簡書上看了一些關于跑步的簡文,各式的都有——有的是跑步打卡日記,有的是由跑步引發的生活感悟,有的是避免跑步傷痛的說明;各種目的的都有——有的是為了健身減肥,有的是通過跑步了解一方水土一方人,有的是為了某個深愛的人,都很好。
他們的文章也讓我不由回想我是怎么開始跑步的。我想了,也反思了。所以,想寫一篇分享,記錄其中的覺醒,進步,懶惰與再覺醒。我只是一個普通跑者,寫不了多專業,寫得也不一定正確,但會盡量寫得平實,走心。
絕對夢魘
跑是與生俱來的運動,但是對于幼時的我來說,跑步和與生俱來,這是兩個心理感受互斥的詞。
小學時,長跑是我的絕對夢魘。當時每個學期體育課都會有期末考試,時不時還會有一些市里、區里的達標測試。就跑步來說,我印象里有50米跑和長跑。短跑還好(其實,彼時我的短跑在班里還算是中上),但是長跑是我的絕對弱項。所謂的長跑,其實就是繞著學校所在那一小塊街區,跑一圈,再跑回操場。現在看來,那塊街區非常小,為了更精確地描述這段路程究竟有多短,我特意用某地圖app,測量了一下總路程,結果是——1.1公里,再加上校園里的一部分距離,滿打滿算,1.3到1.4公里之間。就這么一小段路程,不知道承載了少時的我多少的絕望,這么說吧——每跑一次,我都覺得自己像死了一次一樣。
那時也不知道什么調整呼吸節奏,控制跑步節奏,小孩子也喜歡個爭強好勝,每次剛開始還是要跟著大部隊的速度,但是中后程,一定會被甩開,同時口干舌燥,呼吸急促,嗓子里有種說不上來的味道,有些發甜(我的印象里是這樣的),從嗓子里向上涌——整個人都不好了。最終成績,班級倒數。本來名次已經很靠后了,更氣人的是,有一次,有個同學還強行地不露聲色地插隊……少時好多事都忘了,不知怎的,這件小事我至今耿耿于懷。
時間到了小升初的暑假。跑步成為我愛好的轉折點,就是從小升初的這個暑假開始的。
父親是我跑步的引路人
跑步的提議是父親提出來的。小學畢業后的那個暑假中,每天早上,天還沒亮,我就會出門跑步,多數情況下,父親都會陪我一起。我已經忘了和父親一起晨跑的初衷是什么了,但是就是這么堅持下來了。因為小學的某次運動會上,曾經頂缸某個身體不舒服的同學參加過一次400米的比賽,大家一開始就跑得像飛了一樣,所以,每天早上跑步時,我都會刻意先沖刺一段距離,然后再放慢速度勻速跑,最后再沖刺一段時間,直到結束,當時我覺得,這樣的跑步節奏更貼近實際的比賽狀況,算是我的“獨門模擬訓練”。那時也不講究什么熱身,上來就跑。除了常跑的硬地外,有時我還會嘗試新路線,繞到城中村的田邊泥土路上跑。時間過去得太久了,當時身體經歷過怎么樣的痛苦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
因為每天早上都會去跑,所以這種進步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就是,我并沒有感覺到自己有多么多么明顯的進步。后來,上了初中,還是體育課,還是達標測試,1000米,一對比,我才真正感覺出來那段時間的鍛煉,帶給我多大的進步。小學時班里排名倒數的我,在初中第一次測試中,就拿到了全班第5。再后來,全校的冬季長跑比賽,拿了全校二十幾名。
從那之后,我的跑步成績在我學習生活圈里,就再也沒有在班里低于這個成績。從那開始,我愛上了跑步。
堅持與進步
如果說小升初是我跑步的啟蒙期,初中是我對跑步的認可期,那么高中就是跑步真正融入我生活的規律期了。
高中的下午放學后,到晚自習開始前,總有一段大課間。我的高中大課間,基本都被跑步和鍛煉占據了,除了下雨下雪天,雷打不動。到了那個時間,多數同學都會去食堂吃飯,我就會去操場跑個幾公里,拉拉韌帶,做做蹲起,在器材上做做力量。
那時有好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我們一起鍛煉,沒有刻意的相互鼓勵,但是相互陪伴,輕松愉快。看了電影《指環王3》中精靈王子勒茍拉斯對陣猛犸象時單手蕩秋千,我們也一起練習單手抓單杠;看了 士兵突擊 里許三多蛻變開始的腹部繞杠,我們也一起學;是他們告訴了我正確的蹲起動作是怎樣的。那段時光讓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現在,這些朋友,有的和我在同一座城市,有的在海峽對岸,還有的遠在大洋彼岸。如今,雖然沒有勇氣再上杠做一組腹部繞杠,但每次看到操場邊的單杠,我還是會想起他們,想起那段時光,想起那時的我和那時的他們,想他們現在都安好。
高中時,但凡長跑,一定是班里第一。在全校的運動會上,除校隊之外,我的成績數一數二。有一個在我們學校很厲害的校隊長跑隊員,運動會跑3000米,向來套第二名一圈多。因為他高我們一級,一直也沒有和他在運動會上遇到過。后來,他讀高四時,我們終于在運動會比賽上遇到了唯一的一次。我當然沒跑贏他。在我作為第二名沖過終點的時候,他的教練,我們學校的一個體育老師說,你怎么停下了,我就說我已經跑完了,他說,不可能,不可能第二名沒有被他的那位高徒套圈,你一定是少跑了。后來通過計時的同學和場邊觀眾再三確認,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個教練立馬就被現場打臉了。我還記得當時的成績,10:24。
以前從來沒有進過訓練隊,后來到了大學,因為所在學院里面沒有特長生,矮子里面挑個兒高的,就被選進了院隊。
不像初高中的校隊,面對著中高考的壓力,大學里的院隊并沒有什么大壓力,對我來說,就是每周固定的幾天傍晚,大家一起去操場上做做訓練。
那時,我的長跑成績在院里基本是前五。后來參加了兩次校級長跑比賽,成績在二十名以內。期間還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的大學生長跑比賽,參加人數很多,共2200多人,拿下第96名。
在淡如水的堅持的日子里,進步也是潤物細無聲般緩緩而至,但絲毫不打折扣。
碌碌無為
從大三開始一直到工作,就不怎么規律地跑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懶了。這段時間,體能耐力都有下降,但是相對來說,還是保持在較好的狀態。說好聽點兒,這是長時間堅持跑步給予我的恩賜,說得現實點兒,我這是在吃老本兒。
工作后,跑得也不多。說來慚愧,從14年10開始使用nike running,至今快兩年的時間,一共44次跑步,380公里,5分的配速。當然,其中有半年多,因為嫌帶手機臂帶累贅,沒有記錄,直到兩個月前入了塊Garmin Forerunner 235。不過,算上沒有記錄的,我兩年內的跑量,也不過是堅持得好的人不到兩個月甚至一個月的跑量,實在說不過去。
不過,在心里,這不妨礙跑步作為我的主要愛好。去年報名了北馬,作為D類選手沒有中簽,只參加了一個北馬安慰獎——十公里大眾跑,今年更是直接沒有報名資格。這讓我有些憤懣。只能說,被放棄,源于你的放棄。
記得去年大眾跑時,在中段,我甚至被一些灰白頭發的老大爺強勢超過。這又讓我有些羞愧。羞愧不在于被超越,而在于我意識到我在跑步這條路上正逆流而退。
新的計劃
至今,我沒有完整地跑過25公里以上的距離,也沒有參加過任何線下線上的馬拉松比賽。
在決定重拾跑步,給自己買了那塊Garmin時,我也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今年至少完賽一場半馬,明年上半年內或前至少完賽一場全馬,明年爭取能參加北馬。
明天,我就要去參加盤錦紅海灘國際馬拉松的半程馬拉松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馬拉松賽事,祝自己能夠跑出好成績。
2016.09.09
20160923 更新
11日紅馬日志:個人首馬—盤錦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