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筆之前思考過,要不要寫出自己今天的感受?寫出來可能對我沒有任何好處,同行同事領導客戶看到了,可能還會影響我的前途。但不寫,心里總覺得不得勁兒。
今天是2017年6月2號,我是一名實習記者,我到一家本地某脈管炎醫院采訪拍攝,拍攝一條“關系片”。這是我第二次來這家醫院采訪,并不整潔的大樓,俗套的名字,稍微有點戒心的人一眼就會看出這是個私人診所。但它卻能夠利用我所在的欄目,一家在本地很有影響力,觀眾信賴度相當高的媒體平臺做宣傳。
如果不是采訪所謂專家時,那些醫學術語從他嘴里蹦出來太過磕絆,如果不是采訪時那條在他右手食指上纏纏纏的塑料袋,我甚至都不會質疑他的權威性。下面上圖。
這就是今天我采訪到的專家,和他的簡介。
一看簡介不得了啊,簡直就是業內泰斗,從事這么多年脈管炎研究,想必網上應該有您的高論吧。于是我百度了一下。
看來網絡對劉海林教授知之甚少,只是上個月本地紙媒同行寫過一條而已,而且發稿日期是醫院開展活動前兩天,怎么看都是個預告嘛。
后來在專家嘴里我聽到了兩個先進的國際上針對脈管炎的治療技術,美國EVLT和德國藍氧。當然了,我第一次去拍片時,當時那個專家說的也是這倆技術,只不過那位專家比上圖的教授說的溜。于是我先百度了一下先進技術EVLT。
不論是德國的技術還是美國的暫且不論,能治病的就是好技術。但貌似2013,2014年就已經問世了,稱它是先進技術還算說得過去。隨后我百度了一下德國藍氧。
呃,有點尷尬啦,不是說好了是治脈管炎的嘛,怎么變成治婦科病的啦。看來百度百科也不是很準嘛。
現在我越來越質疑那家脈管炎醫院的權威性了,我也越來越質疑我自己拍的新聞的真實性了。這家醫院是我單位的廣告客戶,一次性投了一年的廣告,有了這些廣告費,單位開工資就不那么費勁,所以我是不是有點吃里扒外了,是不是有點飲水不思源了,是不是有點卸磨殺驢不講究了?
確實不講究。但是,如果那些守候在電視機前看我們節目的大爺大媽,真的去那家醫院檢查了花錢了手術了,結果折騰一大圈到頭來病卻不見好,我覺得有愧。
快凌晨兩點了,現在是沒辦法核實專家的真實身份了,那就先寫到這吧,明天抽空調查一下,來一條接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