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問題,你我都不曾被問及,也都不曾想起,但卻是我們難以用沉默來逃避的。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聯系究竟如何?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聯又是怎樣?生于這個世間,我們快樂嗎?我們的孩子又快樂嗎?
如果可以重來,我們還會選擇同樣的家庭與人生嗎?如果你無法回答,那就先看看《時生》這本書,或許,你會從中找到答案。
《時生》作為東野圭吾的又一暖心力作,采用了時空穿越的方式為我們展開了一場父子之間救贖的故事。故事開篇便為讀者展示了一副父母在醫院痛苦的畫面。
由于母方有家族性疾病,每代生出的兒子在十幾歲便會全身癱瘓直至死亡。十七歲患病死去的主人公時生穿越到了父親拓實二十三歲的時候,卻發現拓實由于從小被親生母親拋棄,加上與養父母產生誤會而自甘墮落,整日得過且過、游手好閑的過生活。而這時,拓實年輕時想要結婚的女友選擇了拋棄父親與他人遠走。拓實還來不及傷心,卻發現女友被卷入了一場非法交易中。于是,時生化身為父親的“帶有血緣關系的親戚”,與父親展開了一場救人與自救的冒險,并解開了拓實的身世之謎,使父親拓實原諒了“拋棄自己的親生母親”,重新振作好好的為人生奮斗。
在我看來,《時生》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親情書,不如說是一本以親情烘托的關于“當下”與“未來”的反思教材書。
第一反思內容是珍惜當下、直面苦難。《時生》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可以說各有各的不幸。時生自小便有著生理上的殘缺,父親拓實在精神上也病態的痛恨著自己“悲慘的”遭遇,就連朋友竹美也有著不堪回首的往事——自己的母親失手殺害了自己的父親。
但是與拓實不同,竹美很快便從陰影中走了出來,她原諒了自己的母親,并用自己喜歡的樂隊命名了自己開的酒吧,交上了可靠的外籍男友,日子過得也算有滋有味。 竹美說:“悲觀也沒用。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這話對拓實有效,對我們也是如此。
“有沒有'來到世上真好'的感覺?幸福嗎?恨不恨我們?”時生的母親麗子在醫院里這么問著,這句話是不是似曾相識?我們是否也曾抱怨過自己的家庭背景或出身呢?但是,當下的情況就真的沒有一絲可取之處嗎?時生雖身患重病,卻有著愛他的父母,拓實雖被“遺棄”,卻從未曾被生母“遺忘”。
我們普通人也曾在各自的艱難時刻被生活中的小事所觸動。這些點滴的心動,匯聚在一起,形成的內心波瀾恰恰是我們努力生活的希望啊!生活從不會虧欠任何人,過往的苦難總會在將來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回報,或是給人以機遇、或是給人以經驗,但是這回報的前提是,你要從苦痛里走出來,勇敢走向前方,走到回報等你的地點。
其次,作者想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未來不僅僅是明天,未來能在人的心中,只要心中有未來,人就能幸福。
典型的例子就是拓實的生母須美子的經歷。須美子的愛人因腿部殘疾被困火場,須美子本欲陪同愛人一同赴死卻被愛人以“確信喜歡的人能好好活著,即便面對死亡,也有如看到了未來”勸了下來。后來須美子生下拓實,卻因貧困的家庭處境不得不將孩子送人。為了能好好的活下去,須美子不得不嫁與他人,并憑一己之力幫助這戶人家走出生意困境,同時也間接影響了拓實日后的生活。
我們常說,未來可期。可期體現在什么地方?可期體現在希望的延續。
就像書中所說那樣,心中有未來便已然幸福。人們所追求的未來的幸福往往并不會直接映射在自身,但是我們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為的就是為我們的以后、子孫后代鋪設好一條可以更好生活的路。為了心中的期待,我們就算再辛苦,也甘之如飴。
再來想想本文開頭的問題。作為子女,我們幸福嗎?作為父母,我們能讓孩子幸福嗎?現在看來,這樣的問題似乎再怎么回答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時生從沒有后悔降生在這個世界,這場人生旅程雖然短暫,卻足夠精彩。拓實,也不曾后悔生下時生,縱然失去的痛苦刻骨銘心,縱然每天活在兒子生命倒計時的緊張中,但為了在一起時那一次次歡顏,便也此生無憾。人,能生下來,存活于這世間,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就很幸運了。
生而為人,我很榮幸,相信你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