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半天時間看完了陳瑯語的譯著《孤獨中的薔薇》。一代才女張愛玲,她的一生華麗而蒼涼,精彩而落寞,讀來令人唏噓慨嘆和震驚!
? ? 出生名門望族嫡女,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新舊文化的熏陶影響成就了張愛玲的才情橫溢,父母家庭的矛盾沖撞也摧毀了她和諧家庭愛的萌芽!
她的一生都在渴望愛的生活里掙扎,渴望著父愛,渴望著母愛,渴望著琴瑟和諧,志同道合,比翼雙飛的夫妻摯愛,渴望著友誼長存,理解寬容的友誼之愛!可是到頭來,一切都是短暫迷離,鏡中花水中月,曇花一現,孤獨終老,悄然離去!
三四歲無憂憂慮的年齡,因為新舊文化理念的矛盾沖撞成了橫亙在父母情感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父母矛盾沖撞,摧毀了她和弟弟兩個年幼孩子成長需要的愛的堡壘。父親張志沂沾染貴族子弟的壞習氣,納三妻四妾,抽鴉片、捧戲子、賭博……在煙霧繚繞中享受著肉體上的快感。而母親黃素瓊沐浴著新文化帶來的朝氣,在清朝政府的暮靄中去觸摸那從未有過的快樂,她討厭舊時代的一切東西,更厭煩丈夫身上的一切舊習,夫妻矛盾,由姨太太的問題吵到了孩子的教育,從動嘴到斗毆到出走最后逃避,最后發展到和小姑子張茂源一起出國學習。張愛玲和弟弟張子姜在需要母愛的年齡就這樣失去了母愛的滋潤,承受著父親娶來的姨太太的冷眼相待!后來父親受姨太太的古惑對她暴打軟禁,最后以逃亡解脫了這段非人的家庭打擊!從小就渴望著被愛卻屢遭磨難的打擊,給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難以彌補的
后來投奔母親的張愛玲受母親的影響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勤奮好學,刻苦讀書,天資聰明,愛好廣泛,在寫作上上的成就更是驚艷出眾,卻因為戰爭社會的影響她的大學學業未成,經濟拮據不得不發揮自己的天才特長,刻苦讀書以文養家,受母親和姑母的推薦她的文章紅極天下,人盡皆知,成了當時大上海甚至世界上眾人仰望的才女。
生命中哪里稀缺的就渴望在這方面擁有。在家庭失去了父母寵愛的張愛玲,在情竇初開的年齡,就渴望著美好的愛情,她的一生遇到了生命里三個傾心男人。但是每一次遇見都是那樣短暫,就像盛開的鮮花,總是以美好開始,以慘敗收場。
在張愛玲文壇初露鋒芒的時候,她在文壇上的名氣是水漲船高,而且這名出得很大,引來許多喜歡文學的男子的仰慕和青睞,上至汪精衛偽政府的達官貴人、日本軍方的大人物,下至普通小民、各種通俗小報的讀者,誰都知道上海灘出了個張愛玲。 胡蘭成就是追捧者中其中的典型,自從遇見胡來成,她降低身份把自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那種歡喜是從塵埃里開出燦爛的花。愛情里男女都是傻子,張愛玲也不例外,可是他看錯了人付錯了情,甚至可以說她把她大半生的情感和金錢都投資到胡蘭成這個拈花惹草的負心漢賣國賊身上,投資的越多傷的越深!胡蘭成是一個典型的文化流氓,對與愛情沒有一絲一毫的責任感,她只會尋花問柳,不會和她白頭到老。當時,胡蘭成是有家室的,所以張愛玲與他的戀情,早在一開始就注定不會有什么好的結局。這個親日賣國賊,是個花心大蘿卜,拿著張愛玲的稿費納妾尋歡,甚至在逃命中還肆意妄為,把自己同學父親的小老婆肚子搞大了,為了自己的名聲墮胎還由張愛玲出資收場。最后和胡蘭成決裂分手后,還把大量的稿費給了胡蘭成,可以說,胡蘭成傷透了她的心,花盡了她的錢。我認為張愛玲是文學上的天才,卻是愛情生活的白癡。
后來因為胡蘭成的身份連累了張愛玲,她被戴上了文化叛徒的帽子,這對她的打擊很大,一段時間她精神上經濟上都陷于很長一段窮愁潦倒的境地。當她走過陰霾在文壇上再次嶄露頭角是又遇到生命里的第二個對她好感的愛好文學影視創作的青年桑狐,她和桑狐的交往是隱秘的地下交往,迫于桑狐哥哥的壓力,和她受胡蘭成負累罪名的影響,他們的愛情也是如火如荼的開始,悄無聲息的結束,用曇花一現是最為恰當的了!不過以后桑狐對她的文學創作走出困境是幫了很大的忙。
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困境讓張愛玲更加封閉自己,即便是名聲大噪,張愛玲還是那個不愛社交,喜歡宅在家里讀書、寫作的小女生。如果這個時期的張愛玲,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她更像一個孤僻的女學生。她躲在自己的文學世界里,享受著文學帶來的歡快。可是命運一次次的捉弄,香港上大學無望最后遠離故土,奔赴美國,在山窮水盡是,在美國的一個私人贊助的寫作營地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三個男人萊雅,可以愛情擦出的火花雖然璀璨熾熱,可是很是短暫,對這個大自己28歲的老男人,她心甘情愿的和她一起享受美好的你儂我儂的二人世界,因為經濟拮據,她和萊雅狠心滴打掉了生命里唯一的一個男嬰!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兩年萊雅患中風癱瘓,張愛玲瘋狂的寫作看稿酬維持二人家用,善良的張愛玲她沒有拋棄萊雅,一直陪伴他到生命的終點。
后期的張愛玲最后有一個人孤寂地生活,母親的后來母親和姑媽相繼離去,她后期的生活更加封閉孤僻,她封閉自己,沒有朋友,不遠接受別人的慕名拜訪,一次次遷徙搬家躲避別人的造訪,最后在一個僻靜的住處靜靜地孤獨地老去!
“張愛玲永遠地閉上眼了,她在寒冷的泥土里沉睡,再也沒有人來打擾她的清靜,她也可以再也不用聽到世間那紛紛擾擾的議論聲了。她的一生雖然出生在名門望族,雖然給世人留下了好多作品,卻依然命途多舛,她無數次游走在貧窮、失望、落寞的邊緣,她只是一個女子,渴望有個人真心地疼她、愛她、敬她、寵她,可這些都是一場奢侈的夢,夢醒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黑暗和別離……”
張愛玲一生渴望被愛卻一次次被愛拋棄,凡事都有因果,婚姻的一次次的選擇感覺都是違背常人思維,每次都是選擇大她好多歲的男子,胡蘭成比張愛玲大15歲,賴雅比張愛玲大接近30歲。也許是由于張愛玲小時候是隨父親一起居住的,由于父親常年對她不聞不問,失去關懷,讓她對于父愛有種極度的渴求,她自身的“戀父情結”作祟,也許是,自認為小男人不可靠,老男人成熟穩重,不會拈花惹草,讓她能過上一世安穩的日子吧!
一代才女張愛玲走了,她的骨灰被朋友們灑向了大海,隨著水流浪跡天涯,但愿天國的張愛玲,可以不被任何世俗束縛,隨著大海,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見任何想見的人,享受一世歲月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