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我都會遇見一個人,他沒有長得特別帥,也沒有特別出眾,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他吸引了我的注意。不論是40度高溫的天氣還是陰雨不斷的日子,每天等的是同一班列車,每天都會遇見他。在上海,早高峰的地鐵不是一個“摩肩接踵”能概括的,在地鐵門打開的剎那,人群一擁而上,很多時候一個站著舒服的位置都搶不到,但每次他都能坐著。每次擠上地鐵,看到他都有坐的位置,我和朋友感到欣慰、佩服但不羨慕。
雖然明白世界上沒有一分工作是容易的,也明白工作需要懷有一顆熱忱的心,但有的時候依然避免不了迷茫,依然會偶爾滋生消極的情緒。我曾經做過公益性的社會工作者,也許是因為經歷了太對的無能為力,所以才會視而不見;也許見過了太多的不幸,才變成了現在的“無情”;也許因為深入融入過弱勢群體,才除了尊重同理卻一點都不同情他們;也許明白了生活不易,每次一通抱怨之后會重整旗鼓。
一天的工作中,從太陽漏出那一剎那,很多人會抱怨自己的瞌睡蟲太強大,睡眠不足;想想距離公司的距離,又是一陣間接性的崩潰;擠地鐵的時候總會有幾個夾雜著挑釁的不耐煩的聲音;走到公司樓下,看著如同長蛇班買早飯的隊伍滿臉的不知所錯;來到公司,想想一天繁重的任務,感受到的只有壓力;遇到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的事情,自動屏蔽;手里的事情多了,馬馬虎虎應付之后被領導發現,又會找事情多、忙不過來、我沒做過等一堆理由來為自己掩飾;不考就自己一天付出了什么,有收獲了什么,下班之后總想自己能以光速穿越到自己的舒適的小窩...........
這不是大多數人的一天,但卻是大多數人都會偶爾經歷一二的常事。
經過長達1個多小時的地鐵,萬小妹終于到了終點站,每次我們也是一起在1號線的人民廣場站下車,但不同的是,他可能需要再換另一班地鐵經過不知多久的穿梭才能到達自己的工作所在地。
望著他駕著雙拐疾馳的步伐,我忍不住跟同行的朋友說:“他為什么要找一個離家這么遠的工作呢,都不能找一個近點的嗎?”。“他這種情況,能有一份工作已經很不錯了,或許他都沒有挑選的余地吧”。
是的,或許他沒有挑選的余地吧,我覺得除了這個原因,他一定也是一個對工作負責而且有追求的人,每天看他往工作的地點趕路,我想不只是一份工作的需要在支撐他,更多的是他對工作的負責、熱忱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情懷。
職場中,一個人的能力很重要,但一個人的品質和工作態度更重要!這是很多職場專家說的真理,也切實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培養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