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tài)平和,對萬物敬畏是自然根本,心有怨氣,或者對某些人看不慣,是想要改變世界的根本。這個世界需要你改變嗎?也需要,也不需要。說需要是隨緣,看不慣他是與他結緣,結緣就要了緣,在結與了的過程中體會了生命,認識社會。
結緣了緣與心理活動是分不開的,不管幸福還是苦難,人都在成長,在度過有意義的生命,羅素說參差多態(tài)是幸福之源,即內(nèi)心活動是幸福之本。哭了,笑了,酸了,甜了,痛了,病了,生了,死了,無非是內(nèi)心的概念,伴隨著體會,如果沒有苦,你能知道甜是啥滋味么。高僧說苦即甜,俗人感受不到,苦怎么會是甜?
體會到苦于甜同根,煩惱與智慧同源的人,在悟道的一剎那是快樂的,之后同樣倫于七情六欲,因為人是情欲之源,感受因此而發(fā)。在萬千燈火中,隨便一處皆可悟道,明白這個世界,不再糾結與世界,不糾結與生活中的煩惱。
不生煩惱的人叫高僧,高僧的世界與自然一體。沒有煩惱,是高僧的損失,高僧是懦弱的,在逃避世間的欲望,不敢有情。有愛恨情仇貪嗔癡,生活才快樂,世界更精彩。生命是一個太極圖,俗人與高僧圣賢分占兩極,修行人居中間,那些奇葩在邊沿。
IMG_20150610_0708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