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由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所著,該書講述了在僻靜街道旁的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卷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故事環節緊密相扣,引人入勝。
因男友身患絕癥,年輕女孩月兔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
松岡克郎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
少年浩介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
他們將困惑寫成信投進雜貨店,奇妙的事情隨即不斷發生。
東野圭吾寫過很多揭露人性丑惡的推理小說,但是同時也彰顯人性的善意。《解憂雜貨店》中,浪矢爺爺幾乎就是東野的化身。
東野圭吾收到的咨詢信,不一定真的有時間一封一封回復,但是他通過小說回答了很多問題,比如浪矢爺爺說:“這么多年咨詢信看下來,逐漸明白,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浪矢爺爺總是很認真地回復別人的問題,哪怕是惡作劇。他說:“我不但要寫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再寫。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臨死之前,他收到了很多感謝信,他很謙虛地說:“像我這樣的糟老頭子,怎么可能有左右別人的力量?如果說我的回答起了作用,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
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
所有的回答都非常溫馨、主流,以愛和家庭為核心。比如說,勸說運動員放棄訓練去陪伴得了絕癥的男朋友;父親欠了債,即使逃亡,也應該一家人在一起;父母要竭盡全力給孩子幸福。
一個已經廢棄了的雜貨店,可以收到來自幾十年前的信件,這本身是可以解釋的。但是,進入這個房間的人看了信件,回復的信件竟然也可以被幾十年前的人看到,這就有些勉強了。而小說家用浪矢雜貨店老板的死來虛化時間,讓時間成為三維空間里的時間。三個小偷中的敦也最不相信時間可以穿越,所以,在小說的結尾,作者就讓主人公走出雜貨店,往信箱里投了一張白紙。他想試一下這張白紙會不會真的被送到過去。
果然,他投進信箱的白紙條正好在浪矢貴之陪父親回到雜貨店那天晚上被發現,敦也收到了老人家的回信。那封信穿過時間的隧道,深情而又充滿力量,勸慰他說:
如果把來找我咨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屬于這兩種情況。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這段話是如此的心靈雞湯,卻又如此的動人。最終三個小偷也從解憂雜貨店獲得了人生的答案。
一絲善念促使小偷以“浪矢雜貨店”的名義回信——盡管行文粗魯、錯別字很多,但是他們和當年的店主浪矢爺爺一樣,是真心誠意對待這些來信的。少年搶劫犯在回復過去人的來信中,也救贖了自己。這些看似不相干的人物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意中相互影響。
書里沒有罪案,沒有偵探,而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為主題。作者用溫柔的筆觸撫慰人們內心中的種種煩惱,每一個情節無不讓人為之動情。它是偏暖的,樂觀的,張揚善的。是那種可信的,常人的善,堪稱“非東野”推理小說。
這也是我覺得適合這個時候,去認真閱讀的一本小說。
在疫情蔓延的當下,我們或多多少有些憂愁:
再不開學,今年學習任務就很難完成...
再不通路,自家養植的的瓜果就只能丟掉...
再不復工,公司可能就要倒閉...
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這些憂愁,很難緩解,但也可以在事情未發生前將其損失降到最低:如趁此去看到更多的機會,找到方向,或是提升自己,保住位置或者向更高的臺階邁去。
就像書中所說: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
無論如何,都要無悔的燃燒自己的人生,才是不辜負每一寸光陰。
現在正值春暖花開,一切都在慢慢的好起來,疫情在白衣天使和各路一線工作者的付出與堅守下得到控制,國家出臺一系列補貼政策,普通的人們,也在角落里發著一份光熱...
有著偉大英雄氣概的民族,只會越來越強盛!
我們也相信:很快,就可以再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