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認為今年國慶檔有兩部影片最令人期待,《從你》和《爵跡》(文章最后有一項關于最期待影片的投票,歡迎參與,你的答案決定著接下來小編要去寫哪篇影評)。而9月29日上映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由張一白導演,根據張嘉佳同名著作改編,同時,張嘉佳也操刀了本片的編劇。大概這本書成就了張嘉佳,被譽為微博上最會寫故事的人,當初看書的時候,經常能被故事感動或是笑到不能自己……可既然這么說,就代表著,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達到如原著那般的成功。
影片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鄧超飾演“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臺主播陳末,從陳末的角度構建起整個世界觀,也就是說,雖然故事中有好幾支支線劇情,但他們都與陳末有或多或少的關系。其實我更愿意把陳末看作是張嘉佳,畢竟著作中是一種記錄式的筆觸,作者把身邊朋友的故事娓娓道來,所以,故事充滿了現實感。到了電影中,起初太多人很難被鄧超飾演的陳末代入,我想大概因為近兩年他飾演的角色與路線已經距離陳末太遠太遠,所以當鄧超開始一本正經地演戲時,大家似乎還沉浸在一種略帶調侃諷刺的心態上。不過,鄧超是有演技的,不論是《美人魚》中的劉軒,《烈日灼心》里的辛小豐,鄧超都能很快抓住角色特點,相比較年齡相仿的黃曉明,鄧超的演技應該是完勝。
如果說鄧超的演技是科班出身,那小岳岳——岳云鵬對“豬頭”這個角色的塑造真的讓我另眼相看。不得不夸獎一下導演慧眼識珠的能力,岳云鵬作為一名相聲演員,能完成這部影片已是不易,關鍵令我咂舌的是,岳云鵬把那種為愛情敢于付出一切,把愛情當作生命的“豬頭”演活了,在最后追車的那一場戲,是一種崩潰而又無奈,無奈而又淡定,最后無法控制自己的瘋狂,層層遞進,岳云鵬是一名好演員,已經不能用合格來形容了。
這兩位男演員是整部影片看下來,讓我必須豎大拇指的。除此之外,我為影片幾乎把中國所有城市景色拍了個遍點贊,配合晨間、午后、黃昏各個時間段的城市電臺,非常有代入感,雖然只是幾秒鐘跳過的鏡頭,但是充滿了誠意,為影片的故事增加了現實感。
除上述兩位男演員之外(我認為,楊洋飾演的茅十八似乎顏值擔當更合適些,是票房保障。但是,小說里是與荔枝在種種事故中分手了,而不是犧牲啊……青春題材影片什么時候能把意外死亡、意外懷孕、意外患絕癥這些有的沒的一刀切干凈,什么時候才能說是真正的成熟)相比較影片中的女演員——張天愛飾演的幺雞、杜鵑飾演的小容、白百何飾演的荔枝、柳巖飾演的燕子,說實在的,四個支線,四個故事,四個角色塑造,卻沒有一個打動我的。不過,這四個女子,具有的特點倒真的是唯一,也很難再去找別人代替,那為何看完影片依舊會覺得索然無味呢?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在影片結束后出來的路上,天上下著細細的小雨,和影片開頭那么相似,我突然就明白了。因為故事是治愈的,卻不走心。我常常覺得,電影是以我們的生活為載體,在生活上構造出我們不常見到的事物,這些事情,我們有可能會遇到,也有可能永遠不會遇到。看電影,看的是別人的生活,想的是自己的日子。也就是說,如果電影和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多共鳴,那這部影片就是走在天上拍的,完全沒有接上地氣。
終于,還是從四個女性角色引出了對這部影片的負面評價,那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影片究竟哪里飄了起來:
首先,影片從一開始就給出了一個夢幻的目的地——稻城,這是一座位于我國四川省西南邊緣,甘孜州南部的縣城,風景優美,似乎還沒有太多人知道,當然,這部影片之后,旅游資源將會被充分開發。然后它給出了一個故事,其實就是一段往事,兩個電臺DJ的愛情,女生更趨向現實(也就是小容所說的合適不合適),男生更關心純粹的人。我們遇見一個人,喜歡一個人,決定喜歡還是不喜歡,其實是由這個人的形象、氣質決定的,這是第一要素,愛情的第一面就是虛榮。然后,當我們開始面對事情,一起生活,會發現更深層的內在,也就是性格與行為處事層面,這一點決定了我們能忍耐對方的時間。本身陳末與小容從一開始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男生勇敢邁出那一步,到最后女生無法忍受的時候,提出分手,從任何人的角度來說,不論他是不是一個好的DJ,一個優秀的情感專家,他都是無法接受的。所以,男生和所有被感情傷害的人一樣,過上了頹廢的生活,而切斷這條繩索的女生則無關痛癢,在愛情里有一個絕對的真理:主動的一方永遠是受傷的一方。這樣的故事幾乎每一天都在上演,理應是接地氣的啊,但問題出就出現在,兩個人都太作了,一方咬碎了牙忍受,一方像是叢林里的冷血動物,太極端,反而太不真實。失戀三十三天都夠作了,這兩個人更作,愣是過去兩年還糾纏不清。
再然后,幺雞的出現讓陳末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從工作伙伴的身份出發,逐漸培養出了默契與感情,當然,這里也非常接地氣,走出一段失敗的戀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展開一段新的戀情,后面的故事我不用說,你們也能猜出來。故事簡簡單單,卻如此這般放映了一個多小時(單論主線劇情,80%都在將陳末與小容與幺雞),這樣誰受得了?即便最后自駕稻城,也不過是在雜亂無章的主線與支線劇情中注上“我是文藝影片”的標簽,這樣的劇情,我實在難以評價。
我可以承認,張嘉佳是一個好的作者,但作為編劇的他,太缺乏對劇情的設計能力。整部影片,觀眾幾乎可以把每一場戲都分出來,最后剪輯在一起,也就是說,碎片化太嚴重,而且似乎就是一個場景結束后沒有任何銜接的就進入了另一個鏡頭,起碼《小時代》還會拿首歌出來,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就是黑屏、安靜、再點亮……這是影片最大的缺點,看似每一個故事都接了地氣,實際到最后升華到時候和故事全部沒了關系,情懷過于泛濫,平凡現實的故事與突然的頓悟,渾然一盤西紅柿炒雞蛋上怕料不夠再放點五仁月餅一起炒。
我希望有一個如你一般的人。如這山間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陽光一般的人,溫暖而不炙熱,覆蓋我所有肌膚。由起點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很簡單。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
——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這句話在影片中出現次數之多是一大敗筆,其實,段落是美的,句子也是漂亮的。但說的多了,就像春晚小品中突然閃現的網絡詞匯一樣突兀。我深深的明白,導演和編劇非常想把這部影片拍成典型的治愈文藝影片,它確實做到了治愈,卻沒有走心。影片中你會看到美麗的星空,美麗的稻城風景,看到那些鏡頭,你思考當下紛亂的城市生活一定會覺得特別治愈,特別鄉土,特別向往干凈的遠方。但實際上,它也只是遠方,遠方的故事里,你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也看不到為何要遠行的方向。當你走出影院,會發現,這部影片什么都沒有告訴你,你也不知道它究竟想要告訴你什么。我思考了很久,認為這部影片似乎通過兩個小時講述了一個文藝式雞湯:在漫長生命長河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行星,各種機緣巧合我們會相遇,亦會擦肩走過,我們走過的路是別人的路,也是自己的路。但這是事實,你無法改變,你只能行走,你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因為你就是孤獨。這個雞湯多么治愈,治愈到我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么。
一句話評價:這是一部偽文藝,治愈卻不走心的想要走文藝路線的青春影片。(其實我更加覺得,導演十分想要成為第二個《后會無期》又十分喜歡《小時代》的某些部分,又迷戀《等風來》的治愈風,結果做了一個什么都不是的影片)以上,為本片打分:7.6分(如果《爵跡》夠爛,興許還能為這部影片托個底,英明的馮小剛成功讓《潘金蓮》避開,是英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