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做社交之心是常在的,可謂屢占屢敗,從集福,到寶寶事件,到現場,到校園圈子,做一次,死一次,但態度端正,馬上改正,在這樣跌跌撞撞中,依然保持做社交的心。為什么支付寶做社交一直不成功呢?不是支付寶沒有好的產品經理,也不是支付寶不舍得缺錢,而是支付寶在核心定位上缺乏社交基因,沒有分析透為什么做不了社交。主要有以下兩大制約因素:
支付寶核心是支付,支付的核心是安全,安全是要獨立才夠安全。
支付寶做社交,和微信做支付,這個不一樣,身邊眾多的朋友支付更依賴支付寶,聊天只依賴微信,這就像誰沒事把銀行卡號告訴別人和可以承受將門牌號告訴別人是一樣的。所以,產品的最初定位就明確了支付寶是做支付的,微信是拿來聊天的,功能可以疊加,但不能本末倒置。
支付寶是實名的,而且是表露在外的,而微信雖然現在也要求實名,但那是后臺才看得見,是隱藏的。
社交是始于陌生人,終于見光死,而支付寶就從一開始聊天就是實名的,這一樣從成功的聊天軟件就能看出,陌陌,snapchat等都是陌生人聊天前輩,而陌生人社交不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性”,但又不能太直白,這一點,陌陌和微信都清楚,都曾經背上了“約X”軟件的罵名,但陌陌依然上市了,微信也成為了社交軟件的典范,其實這些軟件都應了景,只是大多數人想“約”又不想說出來,只好默默的下一個了,而支付寶不一樣,因為很看到實名,所以“約”無趣,因此一開始就失敗了。而這一點,支付寶的產品經理經過研究,也“摸清”了門道,于是創新了一下,用“傻白甜”來約“高富帥”(用校園日記直接對接750分以上的用戶),感覺上是精確營銷,各取所需,且與社交軟件之核心訴求完美匹配,但卻因為支付寶全是實名用戶且實名可見,而致使大家不愿意用,同時還要罵一下,因為又要當X子,又要立牌坊嘛。
我認為:支付寶做社交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上兩個,且由于有這兩個致命原因,支付寶還是放棄社交夢算了,但支付寶放棄,阿里系誰來做這個最合適呢?社交總不能放棄呀,以前也基于旺旺搞過,失敗了,我認為閑魚或淘寶就很合適,其有幾個因素:
- X絲群體
- 無關乎金錢(支付)
- 無關乎實名顯示
因此,建議是螞蟻金服自己不要做社交了,好好的做好“知托付”的安全吧,如果有閑心,好好研究下區塊鏈,這個技術成功的應用且被老百姓接受了,支付寶就可以做社交了,否則,社交夢還是交給別的軟件吧,別打支付寶用戶的主義了。
最美的是過程那種意境,撩妹也如此,就像那什么一樣,沒有前戲,直奔主題,雖然大家都想,但卻很反感,而且結果也不美好。這大概就是支付寶永遠做不了社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