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坊.讀書會.國學篇.論語.第十五期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辜講

子貢問孔子:“雖然貧窮但是不會奴顏婢膝;雖然富有但不會驕傲自大,您認為這樣的人怎么樣?”孔子回答:“這樣的人很不錯,但如果貧窮但卻能安于現狀、富貴卻知道保持如何對別人彬彬有禮的人更不錯。”子貢說:“我明白了,那就是必須經過像做工一樣,不斷刀砍鋸伐、艱苦磨礪的一番經歷才會有的吧?老師是不是這個意思?”孔子回答:“總算明白了,現在我可以開始給你講解《詩經》了,因為我看到你已經明白了如何去弘揚道德。”

吾解

子貢說:“貧窮但能不諂媚,富有但能不驕傲自大的人,怎么樣?”孔子說:“這樣的人很不錯。但不如貧窮卻樂于道,富裕又好禮的人。”子貢說:“《詩》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是這個意思么?”孔子說:“賜啊,你能夠從我說的話里領會到我還沒說的意思,可以開始和你討論《詩》了。”


子貢:端木賜,字子貢,孔門十哲之一,孔子稱其為“瑚璉之器”。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是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便是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對于辜老將“貧而樂”翻譯成安于現狀,這一點我是不認可的。

? ? ? ?孔子曾經稱贊弟子顏回在貧窮的環境中依然能追求自己大偉精神世界,“安貧樂道”一詞出處卻不是他的教誨哦。

? ? ? ?無論我們處在如何一個物質條件基礎上,我們都應該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質,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石。

另外,在搜索子貢的資料時,看到了這么一個故事,想跟大家一同分享: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后拒絕收下國家的補償金。孔子知道后對他說:賜啊,你采取的不是好辦法,從今以后,魯國人就不肯再為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收回國家的補償金,并不會損害你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

? ? ? ?


任何現狀都不能阻止你想象遠方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