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坐在陽臺邊上感受絲絲帶著悶熱感的夏風,眼睛迷糊不清中看見天上唯一的星和黑夜里飄動的薄云,這讓我想起了故鄉的那些夏夜。一個人在他鄉的寂寥在這樣的夜晚則更加突顯。
我的故鄉美嗎?不,它相對落后。但思念那個地方的唯一原因,只因為它是我的故鄉,不是別人的故鄉。那里有養育我成人的父母,有伴隨成長的兄弟姐妹,那里有我學生時代的摯友,那里有數不盡的小吃,那里有好看的星空,和每個安穩的夏夜。
小時候的夏夜,除了老人家搖晃著蒲扇在小巷中納涼,還有許多像我家那樣選擇在星空之下進食晚餐的人家,周圍沒有高樓阻隔,微微襲來的夏風拂過脖子,連皮膚上的毛孔也被吹進去幾絲涼爽。潮汕人晚餐經常選擇喝粥,為驅除夏日一天下來的疲態,總喜歡吃點清淡的,有幾樣家常小菜就足夠了,吃得清爽。“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生活慢節奏的潮汕人除了飯后“滴茶”給腸胃刮刮油、閑話家常,大概也是散散步、到鄰居家串串門,或是開個小摩托兜兜風。
吃飽后歇了有一陣子,幾毛錢一斤的大西瓜就被抬上桌面,母親總能挑到個好瓜,父親力氣大,負責把西瓜一分為二,再細分為精巧的小塊。每人幾塊下肚,滿足地摸摸肚皮,一家人剛好吃完一個大西瓜。印象中,母親總把最好最甜的一塊拿到我面前。西瓜的出現,它的香甜可口,它的冰爽喜人,足以擊敗夏夜里的悶熱。咬一口,“沙沙”的瓜瓤充滿整個嘴巴,和翹起腳、坐在躺椅上細數星星的小人兒正合適,甚是滿足。
目前我見過最美的星空是大學期間到汕尾支教時,躺在露天天臺的涼席上,觀賞滿天星星時毫無阻攔,星空就宛如半個玻璃罩一般籠罩著我,那滿眼的星星多到不能細數,過于耀眼。故鄉的星空雖比不上,但星星的數量適中,比起廣州來說,已多上許多,至少我能看清天上的北斗七星。
回憶里,故鄉的夏夜沒有空調的存在,只有轉呀轉的電風扇,冰涼的水泥地上鋪上竹粒席子,女孩子躺在上面有時還被夾到長頭發,和小姐妹嬉笑打鬧累了,口里念叨著未接完的成語接龍,或是那“電臺點歌”的歌聲漸漸淡出,只剩下睡意深沉的夏夜和空氣彌漫著的花露水香氣。有時,母親睡在身邊替我們搖扇,或半夜里把踢翻的小被子再蓋住小肚子,防止著涼。母親在夏夜里,往往沒有我們睡得香。父親呢,睡得香時,此起彼伏的鼾聲倒是讓那夏夜多出一些節奏感。
那些悠長而令人無比懷念的夏夜時光就像點綴了黑夜的螢火蟲,故鄉的夏夜點綴著我的回憶。對了,故鄉的夏夜還少不了那飛來飛去、或躲在樹上的夏蟲,但有什么關系呢,它們的聲音不就是夏夜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