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你好,我是“怪黍蜀”
(微信公眾號:Guai-Su-Su),一枚悶騷男文青,只想在文藝的漩渦中浪里個浪,喜歡你,關注我,我們定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基友
人生信條:篤信知識改變命運,文字丈量人生
文|怪黍蜀
之前看過有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婚禮真的有必要嗎?
婚禮本身只是一種簡單的儀式而已,卻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最后可能還會搞得彼此身心俱疲,為何不選擇旅行結婚或者只是兩家人簡簡單單的吃頓飯
這樣大費周章的,真的有必要嗎?
那一期的嘉賓是:黃磊,之前有記者采訪過他,問他婚姻保鮮的秘訣是,黃磊說:“再久的婚姻,也要找回浪漫,時刻要有那份儀式感。”
他還提到:“如果有一天,哪個男生和我女兒說,結婚,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這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
先不去討論此論題的正與否,它本身就是一道無解題
一對結婚長達7年的夫妻,需不需要時而給彼此制造一點小浪漫、小驚喜,有人會說都老夫老妻了,整那些沒用的干啥?
是真的沒有用嘛?不見得,可能挽救的是一段即將結束的婚姻,都不無可能
對方可能正處在7年之癢的漩渦中爬不出來,每天面對的是已無過多激情的生活,淡然無味,有了要放手的想法
何不借,一次重要的紀念日,出去找一家優雅的西餐廳,男主人送一束鮮花給女主人,女主人挑選一款適合男主人西裝的領帶給男主人,一頓燭光晚宴過后,竟是滿滿的愛的回憶,并能找回牽手之初的那份心動
即使是熱戀中的青年男女,一束平日里突然出現的玫瑰花,一場沒有計劃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亦或者下班后等待你的一桌豐盛晚餐,一根蠟燭,兩杯紅酒。更是這種無意間的舉動,可以讓彼此間的感情迅速升溫
情人節的“狗糧”肆掠,本身也是一種看得見的儀式感,彼此間互相“宣示主權”,彼此都已心有所屬,視為己出的背后是男生給女生的安全感和捧在手心的濃濃愛意
激烈的愛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都無法阻止的變成相濡以沫的親情,但無論怎樣,也始終改變不了它是愛情的“屬性”
歲月時過進遷,愛情必然退去它原本的激情和新鮮感,能留下,只有那些甜蜜幸福的回憶
愛情的初期需要的是激情與無法預知的浪漫,婚禮的儀式感會給彼此留下一種美好的回憶;
而步入婚姻后的“柴米油鹽”,則更需時常出現的小驚喜去保鮮,讓其走的更遠更長久
愛情,不是把”我愛你“時常掛嘴邊,而是把這種愛通過一種形式感很強的方式,傳達給對方
儀式感可以使得婚姻的“保質期”延長
每日生活的本質就是平淡而且瑣碎的,沒有過多激情可言,也不能天天都有驚喜,每天面對的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和一些雞毛蒜皮,讓人喋喋不休的”糟心事“,更何談有什么儀式感。
時間久了,會讓人忘記生活原本的意義,原本的美好,只會讓它變的淡如白開,索然無味
其實,偶爾的一些生活”小插曲“,用形式感很強的方式去處理,反而讓生活變的沒有那么糟,并能平添一些樂趣,證明自己還活著
對家人
母親節,送給母親一束康乃馨,竟會讓自己都感動到,有時,家人嘴上說的不需要,內心深處,卻是滿心歡喜
對朋友
許久未見的老友,相約周末的一天傍晚;不再是“紙醉金迷”,而是以茶代酒,聊聊三觀那些事,讓他看到你其實還有暖心的一面
對自己
一個人也可以喝杯咖啡,慵懶的窩在沙發上消磨一下午的時光,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是忘記工作不順,情場失意后的稍作休息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就算是再微小的事情,帶著儀式感去做,都能抵抗生活中的消極情緒
傳統的中國人,總是在拿傳統說事,感覺講情調就是一件很肉麻的事情,生活節奏越發匆忙,就越缺乏相應的儀式感,時間久了,人生變的不再莊嚴,心就不能靜如止水
適當的儀式感會讓生活變的更有質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對于愛的人來講,每天都是520
儀式感不是裝出來的,它是一種高生活品質的體現,人人都可以,儀式感是對自己的儀式感,而非他人
生活向來需要儀式感點綴,這和矯情無關,只因我們對于生活的辛苦付出,值得用較為莊重的形式回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