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閱讀隨手記)

近段,工作之余,有意識地讀關于建筑設計的文字,遇到一本小而美的書,名喚《適合:一個建筑師的宣言》。作者羅伯特.格迪斯,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家,普林斯頓大學建筑學院名譽院長。

「每個人都是建筑師」

「人類尺度是建筑的基本尺度,是建筑比例和建筑節(jié)奏的來源」

「建筑是人的第三層皮膚」

「設計師就是讓所有的東西相互適合」

文字干凈漂亮,思路清晰縝密,令人著迷。

也讓我這個日日與「建筑物」相伴,卻極少真正端詳、觸摸、感知「建筑」的非專業(yè)普通人生發(fā)新鮮的視角和多元的思考。

聯(lián)想起這段時日到過的城市。遇到的許多空間,或寬闊或局促,之所以散發(fā)不一樣的氣息,想必也全在乎其是否「適合」。與建筑目的相適合,與周遭環(huán)境相適合。

又想到學校建筑。因著教育屬性,其建筑在「功能」與「表達」上應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

而現(xiàn)在,除開相似的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還是總能看到許多被有意無意忽略的細節(jié),如,教室窗戶葉設計成往內(nèi)拉形式,一遇刮風下雨,水就往里倒灌;教室門設計成往里拉,遇到學生擠搡,就造成門口堵塞;教室旁廊道設計成半封閉狀,一遇下雨下雪,走廊必濕大半;等等。

建筑設計師吳奮奮先生曾提出:真正好的學校建筑不在于外表多么宏偉,內(nèi)飾多么精致,而是能夠讓人身處其中感到溫暖、舒適、柔和。

是啊,它應是基于對生命的理解、愛與關心。

關乎過往。是孩子一生記憶的起點,心智成熟的開始;

更關乎未來。那些真正從孩子的天性出發(fā),呵護孩子好奇心與想象力的建筑,將會給孩子提供更多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未來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5晚隨手記」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我們只是走了不同的兩條路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 時間與人生 顯得奇妙 我們說說笑笑 曾經(jīng)丟掉的美夢啊 又躍雀在交匯的地...
    更向遠行閱讀 111評論 0 1
  • “我該怎么辦” “船到橋頭自然直” “是嗎” 順其自然還是倔強的做自己?在過去的日子里想過很多也做了很多,最后卻還...
    極度差閱讀 125評論 0 1
  • 1 前段時間陳思誠出軌,佟麗婭的“縱容”被視為陳出軌的助推器。網(wǎng)友追根究源,原來那個一直對佟麗婭諄諄教導“男尊女卑...
    小海貍媽媽閱讀 1,914評論 15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