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肖恩·弗雷德里克組織了一個認知反應測試,其中包括球拍和球的問題以及其他兩個問題,之所以選這些問題是因為它們可以引發一個吸引人但卻錯誤的直覺性答案(我們將在第5章中討論這些問題)。他還對這項測試中得分很低的那些學生的特點進行了跟蹤研究,發現他們更傾向于用腦海中最先出現的想法來回答問題,而不愿意費事去驗證自己的直覺。這些人身上的系統2的監跟著直覺走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統1的其他暗示,特別是在沖動、不耐煩以及急功近利的時候,這些人就更易接受系統1的各種暗示了。
感想:這些人身上的系統2的監跟著直覺走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統1的其他暗示,特別是在沖動、不耐煩以及急功近利的時候,這些人就更易接受系統1的各種暗示了。
想想自己不就總是接受系統1 的暗示?特別是緊急要處理什么事情的時候,或者限制時間做什么事情的時候腦子就一片空白,很緊張,想不出什么,總是慌慌忙忙首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沒有沉下心來思考到底,跳出來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很怕思考,總感覺自己想不出什么,腦子一片空白,也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去想。所以總是什么事情都憑直覺,以及經歷過的經驗或自己平常聽到別人經歷過的事,以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非常局限,只有半滴水那么少,卻自以為夠了。
行動:首先要分身以旁觀者身份來分析自己的事情, 就像是看別人的事,指畫自己該怎么做怎么做,而不是局限在自身,亂做一通。遇到事情蹦出第一反應時先停停,想想這樣對嗎?原因是什么?怎樣做才是最好的?不能隨性,沉下心來,做事不能貪多,得抓重點,不能做一望二,做完一件再一件,誰說的?不跟時間賽跑,不緊不慢的做,就能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