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愛情觀

中華上下五千年,經典詩文代代傳。漫長的歲月里,積淀下來的不僅僅是歷史厚重的底蘊,還有深入人心的人文關懷。在那璀璨的星河里,文學之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我們在這片星河里摸索著、感受著。在文學的殿堂里我們追憶前人,品讀經典;在文學的長廊里我們暢想未來,交流所思所感;敲開現代文學之門,我們發現了另一個世界的新奇。縱觀古今:無論是高高在上的一代帝王,還是窈窕溫婉的淑女,亦或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四海為家、漂泊不定的游子,又或者是多情的詩人、窮苦的百姓,“愛”是不變的主流旋律。歲月流逝,斗轉星移,改變了的是時間,不變的是愛的關懷,世間萬物,因愛長存。無論是古典詩學里的愛情主題,還是舒婷詩歌中“愛”的表達,都讓我們更加了解愛,懂得愛。

翻開歷史的長卷,走進文學的長廊,品位《詩經》的經典,領略古人的情懷,感懷時代的變遷。縱觀古與今,有些話題從未改變,譬如說“情”。古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宣言;亦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感嘆。今有舒婷《致橡樹》一文中“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的相偎相依;更有“不只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的矢志不渝。愛情,是“男女雙方在相互交往與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彼此愛慕和依戀的情感。”

愛情觀,從字面上來看即對于愛情的觀點和態度,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過的事情不同,形成的愛情觀自然會有所差別,愛情的美,美在它的本身和人們體驗的過程,愛情之于很多人來說是心靈的契合,是心意相通情感上的共鳴,它讓人在孤單的時候有了依賴,在漂泊異鄉的時候心靈上有了慰藉,在失意落寞的時候,有人關心和鼓勵,在開心的時候有人來分享,在愛情里,我們不再是一個人上演著一場獨幕劇,一個人表演著喜怒哀樂,我們的靈魂好像找到了棲息的場所,不再浪跡漂泊,居無定所,我們在受傷的時候不再是一個人躲在某個角落里默默流淚。愛情讓我們對擁有著的更加珍惜,更加懂得知足和感恩。

今天,我想以《詩經》中的愛情詩與舒婷的《致橡樹》為題來論述我的觀點。

《詩經》婚戀詩的愛情色彩

文學有著非常豐富的主題,而愛情只是眾多文學主題的一角,由于它在人的一生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故而關于愛情的話題層出不窮,總能吸引作家和讀者的目光。縱觀文學史的光輝歷程,愛情文學源遠流長。追溯到兩三千年前,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很多唯美的愛情詩,從那以后,民間詩歌中愛情文學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樂府民歌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唐代的傳奇,拉開了愛情文學的新的格局。唐詩宋詞中吟唱愛情的名篇,激起了無數戀愛中男女心中的漣漪。元代的雜劇,明清的小說,從真正意義上為愛情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天地。現當代文學作品中,描寫愛情的名篇亦是數不勝數。幾千年來,遺留下來的愛情文學是絢爛多姿的,在璀璨的文學星河里,眾多名篇經久不衰,在浩瀚的星空下,永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在古典詩詞中,描寫愛情的句子有很多,以《詩經》為例,詩經中敘說愛情,感人至深,情感真摯,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愛情獨特的觀點和見解,他們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在乎世俗的觀點。《國風·周南·關雎》是詩經的開篇之作,它是一首情感真摯的愛情贊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男子心目中,好的伴侶是溫婉嫻靜、體態優雅的淑女,正如漢末《毛詩序》中說:“《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描寫忠貞不渝的愛情,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卷而心不可卷,無論斗轉星移,亦或滄海桑田,唯心不變。這份對待愛情的忠誠與堅貞,是如此難能可貴,在當今物欲橫流,充滿誘惑的時代,這樣的愛情觀顯得更加的難能可貴。《國風·秦風·蒹葭》一詩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畫面唯美,富有動感。這首詩以真實的筆觸描寫了熱戀之人如癡如醉、似夢似幻的狀態。太過癡纏而又無法觸及,失望又落寞,癡纏又執著,如此矛盾復雜的心緒難以言說,卻依舊不曾放棄過。這份真誠觸動人心,感人至深,不著一墨卻將對愛情的執著渲染的淋漓盡致。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他依舊上下求索。這首詩歌唱出了人類對于理想愛情的渴望與執著,雖然在追尋愛的旅途中荊棘遍布,困難重重,但在奔愛的過程中卻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與快樂。因此,愛情也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人類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正如法國的羅曼·羅蘭所言:“愛情是一種信仰”。

在漫長的男尊女卑占據主導地位的年代里,婦女的地位甚是卑微。古代的女子在傳統道德禮教的束縛下,被壓的喘不過氣,《詩經》中對于此現象的描寫占有相當的比重。女子地位低下,不被重視,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視女人為草芥,可以隨意丟棄,但女子自主意識的覺醒在當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體現。《衛風·氓》中女主人公自述了熱戀時的甜蜜、結婚時的歡喜、以及后來丈夫的虐待直至被拋棄的命運,控訴丈夫的無情、自私、世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主人公默默付出,不辭辛勞,只是想著能與心愛之人白頭到老,卻不曾想被丈夫虐待,狠心地遺棄,但女子并非忍氣吞聲地承受,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勇敢地站出來,訴說自己的不滿,控訴丈夫的所作所為,揭露社會的不平,控訴傳統禮教對人們思想意識的束縛,對人心靈的摧殘。面對婚姻的破裂,女子敢于沖破世俗的枷鎖,輿論的束縛,體現了女子自主意識的覺醒,不再做感情的奴隸,敢于同命運抗爭。

《詩經》中的愛情往往以歌頌郎才女貌為美,以含蓄委婉表達愛慕之情為美。無論是青年男女,亦或是征戰在外的將士,獨守空閨的少婦,他們所表達的愛有一個共同特征:含蓄多情。《詩經·王風·采葛》一詩中,相戀中的男女思念對方的心意由[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直至[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時間的變化反映了情感的不斷加深。這種寫法含蓄婉轉的把相思之苦表現的如此纏綿深摯。

出自《詩經·擊鼓》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流傳至今,這句愛情誓約是一個守衛邊疆的將士含淚唱出的,誠摯感人,它飽含了古代人們對待愛情堅定執著的信仰,這大概也是古人最為推崇的愛情觀。與一人相攜到老,不離不棄,共賞萬里河山,憑欄遠眺,看盡萬般風情,一起品酸甜苦辣,嘗人情冷暖,一起迎接每一個日出,送走每一個日落,賞花開花落,看云卷云舒,即便只是粗茶淡飯,也是一種別樣的幸福。《詩經》中描寫的愛情純凈自然,溫馨浪漫而又熱烈。

《詩經·衛風·木瓜》一詩以年輕男女自由相戀為筆觸來描寫愛情,詩中的“木瓜”和“瓊琚”作為男女傳遞情感的信物,寄托了男女之間純真美好的愛情,這首詩不只是單調地描寫愛情,還反映了當時的民風民俗,該詩不僅頗具文學價值,也為研究古代習俗提供了素材。

《鄴風·靜女》將女子與男子相會時的羞怯描寫的生動、細膩,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兩句詩將女子天真爛漫、含蓄美好的形象活躍紙上,欣賞此詩,眼前仿佛浮現著少女與男子相會的場景,畫面是那樣的和諧美好,給人以輕松明快的感覺,活躍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情感動人心魄。

《詩經》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純凈美好的感情世界,反映了淳樸的民風、真摯純真、健康向上的愛情觀。

在當代詩壇,出現了眾多詩歌流派,現代詩派,七月派,朦朧詩派,舒婷作為朦朧詩的主將和當代詩壇的代表人物,她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來書寫新時期年輕女性的愛情觀,傳達女性對平等價值觀的認知,在當代詩壇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對未來愛情文學發展影響深遠,舒婷無愧為新時期女性文學的先驅。舒婷的詩歌散發著奇異的光芒,她用她的詩捍衛了“愛”的純潔和執著。

《致橡樹》式的愛情

舒婷的愛情觀在《致橡樹》一詩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她不愿在愛情里一味地盲目付出,更不愿自己成為男人的附屬品,毫無選擇,沒有底線地附和對方。她渴望的愛情是平等自立的,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也絕不學“癡情的鳥兒”,反映了她獨立自由的愛情觀。她追尋的是與心靈契合的知音,她希望彼此相愛的兩個人能夠同甘共苦,彼此心意相通,不需要言語,便懂得對方所想,能夠并肩奮斗,比翼齊飛,“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愛情不是一時的心動,而是一生的陪伴,相濡以沫,攜手終老,如詩中“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橡樹”的形象是挺拔屹立的,它用它的身軀來抵御寒潮風雷,日曬雨淋,用它堅實的臂膀來庇護心愛之人,同時保全兩個人的世界。“木棉”象征著女子獨立而又柔美的形象氣質,她在堅強的同時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特色。在愛情里,永遠保持自己的本色,不盲目、不迷失,有自己的堅持,這無疑是最好的愛情觀。

舒婷,一位心里永遠住著陽光和希望的女子,十年動蕩的年代里,她秉持自己的尊嚴和驕傲,走進人的內心深處,不斷反思自我,升華自己的精神世界。她探求的是女性的本體,是她們心中最真實的需求和渴望,從維護人的尊嚴,肯定人的價值出發發表愛情宣言,毅然否定幾千年來壓迫女性的虛假陳腐的愛情觀。舒婷用詩歌抒寫愛,正如王光明所說

:“愛是她情感和意識中供養的神明,這個神明也曾經是許多浪漫主義詩人的神明,拜倫與雪萊都曾以最強烈的感情為它獻上自己的祭果。當然舒婷詩中的愛有它自己的特點,其基本特征是:當做一個正直的普通人都很不容易的時候,我不奢望當英雄,不是英雄和騎士的愛,而是普通人的自愛和愛人。正因為如此,她不滿自己袖手旁觀的生活,真誠的表示要回到人群中去,在物質和精神生活走下坡路的年代,努力地讓自己的感情向高處跑去,并用詩去撫慰困倦的靈魂”

“愛”為核心、傷感與憧憬鋪陳,是舒婷詩歌的感情基調。她的詩歌因失落、悵惘引發的傷感與苦痛,折射了其對人生的深刻思索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舒婷的《致橡樹》掙脫一般愛情枷鎖的束縛,擺脫深陷感情泥沼之人的意亂情迷,以旁觀者的角度講述愛情,對愛情的真諦深入探究、追尋答案。詩中理想愛情的男女應是彼此相愛著的,女子熱烈的愛應得到男子積極的回應;它既不該是女子的一廂情愿,如鳥兒之于橡樹;亦不應是女子對男子忘我的付出,如山泉、險峰、日光之于橡樹。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如攜手而立的橡樹,用根的相依,葉的融觸、風中彼此的關懷呵護,繪制愛的藍圖。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道:“真正的愛情,從根本上說,是男子和女子,男青年和女青年精神生活、精神心理交流的一個范疇;愛情中生理的本能的因素服從于道德美感的因素,而后者使前者變得高尚;精神生活這個范疇豐富完美的先決條件應當在人的身上奠定……”

古今愛情觀

20世紀的新詩名家,大都有著深厚的古典詩學背景和詩藝淵源。具備文學史意識的大多數新詩名家都明確地意識到,如果想提高新詩藝術,那么向燦爛輝煌的古典詩歌藝術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借鑒古典詩歌的創作手法,創新發展,在新詩創作的過程中,實現古典詩學現代性、創造性的轉化。這些新詩名家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夫子自道,現身說法,坦承自己的新詩創作與古典詩學的密切聯系,如胡適、何其芳、卞之琳、余光中、洛夫等;另一種是雖沒有明確表述過自己對古典詩學的縱向師承,但其新詩創作得力于古典詩學之處仍斑斑可見,如戴望舒、李金發、艾青、舒婷等。把關注的目光投射到新詩名家與古典詩學的承傳關系之上,是中國詩歌影響史和接受史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也為打通中國古代與現當代詩歌史、提升新詩創作和理論批評的水準、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詩學體系所亟須。以舒婷為例,我想從古典詩學的愛情觀與舒婷愛情詩的角度來闡述二十世紀新詩名家與古典詩學的關系。

《致橡樹》一詩中,舒婷將自己的觀點意象化,借物來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念。她的愛是果敢的,召喚著新時代女性自主意識的覺醒,她的詩不只是寫愛情,更鼓舞著人心,對女性思想意識影響深遠,具有號召力、感染力。她的愛情觀沖破了繁瑣世俗的禁錮,與《詩經》中女性自主意識的覺醒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舒婷的愛情觀中,愛既是心的相通(根,緊握在地下),更是人格的相映(你有你的銅鋼鐵枝,我有我紅碩的花朵)。愛情要忘我卻不能喪失自我。平等互勉的自尊心理,理想愛情的渴求與追尋,是新時期女性文學的重要主題,它反映了人格價值觀念的覺醒,表現了知識女性的自覺與自強。

《致橡樹》一詩傳達的女性主體意識非常明顯,她不再只是男人的陪襯,而是有自主意識、主體意識的個體,在愛情里她要求雙方是平等的,要有各自的空間、獨立的地位,不再是依附式的愛情觀。“橡樹”被傾注了現代女性的思想意識和情感,因而成了具有現代自主意識光環普照的橡樹。從這首詩的意象來觀察,不難發現現代女性對于自主、獨立人格強烈的渴求與向往之情。

“木棉”和“橡樹”作為詩歌意象,傳達了一種非常寬泛、深刻的主題:對人性、人道主義的呼喚。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的:“今天,人們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溫暖。我愿意盡可能地用詩來表現我對‘人’的一種關切……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夠互相理解的,通往心靈的道路總可以找到。”

詩人在追求理想愛情的同時,也兼顧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提升,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這種全新的愛情關系,強調的是相戀的兩個人在感情生活上的平等,相互尊重而又各自獨立,有自己的空間和堅持的位置,相互之間雖不依托,卻又是永遠站在一起,共同經歷風霜雨雪,霧化星移。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相互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她們相互問候,彼此之間溝通情感,不僅僅是看上去形體的結合,更是心與心的碰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男女雙方各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他們互相理解而又交相輝映,看似貌分,實則神契,詩的尾句發出內心深情的慨嘆:“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本詩中,詩人堅決地否定了凌霄花攀援高枝,鳥兒依托綠蔭的愛情模式,實則是對傳統女性依附心理的批判和否決,并從道德層面上對愛情加以考察,使愛情和人格既獨立又兼顧,達到交相輝映的境界。

舒婷曾說:“如果可能,我確實想做一個賢妻良母。無論在感情上、生活中我都是一個普通女人,我從未想到要當什么作家、詩人,任何最輕量級的桂冠對我簡單而又簡單的思想過于沉重。我不愿做盆花、做標本、做珍奇異獸,不愿在‘懸崖上展覽千年’”。[7]這種對生命本真的吶喊和追求,沖破了傳統道德的樊籬,是對男權文化異化扭曲女性個性的自我背叛,亦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

《致橡樹》一詩頗具藝術魅力,它超越了世俗化的愛情,體現了崇高的愛情理念,這種愛情有對人格價值的深刻理解,包含著雙方各自的個性與氣質,呈現了一種“成熟的”即“保全個體的個性,整體性的結合”。

舒婷愛情詩每個意象,都是情感轉換成的音符,它們不停旋轉,變換,交織成一首優美動聽的愛情絕唱。《致橡樹》中隨處可見的自然景物都幻化成了詩人筆下的意象,寄托著詩人濃烈的愛,自然景物化的意象系列便應運而生。“橡樹”和“木棉”并肩而立,站在一起,是詩人崇高愛情理想的象征。詩人引自然景物入詩,形成了一個自然景物化的意象系列。這種寫法承襲了中國古典詩詞中引自然物象入詩的傳統。

從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來看,自《詩經》始,引自然物象入詩的傳統便一直存在。舒婷愛情詩意象的自然景物化與她傳統的審美理想密切相關,同時也是詩人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情趣的體現。

謝洛夫斯基說“詩就是把語言翻新”。舒婷的詩對語言進行大膽的翻新,她的詩歌語言的純樸自然,掙脫了語言修飾性枷鎖,還語言以天然純凈的本色。舒婷是一個特點鮮明女性,她敢于站在時代的前沿,不懼世俗風暴的摧殘,堅持著自己的觀念,不隨波逐流,號召女性站起來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成為任何人的附屬品,我們不依賴任何人,也不附和別人,做最真實的自己,無論是在愛情里,還是生活中,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質,不深陷,不迷失,可以感性,卻不能盲從,自信、自立、自尊、自愛。

詩是人類表情達意的產物,是人類靈魂的語言,而愛情是人類最真摯美好的情感表達,詩與愛情連在一起,譜寫出一首旋律優美、蕩氣回腸的愛情絕唱。《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愛情詩流傳。這些愛情詩情感真摯,典雅優美,清新純樸,反映了古代人們真實的感情世界、生活面貌以及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同時也體現了女性在愛情中自主意識的覺醒。幾千年來,這些詩歌仍廣為流傳,被奉為經典。朝代更迭,時代變換,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著很大程度的轉變,但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卻從未改變,許多新詩名家都對愛情給出了自己的理解。舒婷的《致橡樹》一詩更是將對愛情的理解以及新時代女性的愛情觀描寫的生動具體。無論是《詩經》中對愛情的闡釋,還是舒婷《致橡樹》一文對愛情觀的闡述,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世事如何變幻,人們對愛情執著的信念不變,對平等、自由、美好愛情的追求亦未曾改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43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3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555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00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29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7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76評論 3 44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39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86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11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4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2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20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3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6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6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04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前幾天,又將大話西游重溫了一遍,說是重溫,實是慚愧,因兒時雖看過,但也是走馬觀花,并未懂得電影深意,只覺片中孫悟空...
    六米花閱讀 496評論 1 2
  • 今年四月份回上海的時候,室友搬離了宿舍。下班回到宿舍,看到一切還是早上離開時的樣子,意識到我終于開始真正的一個人生...
    瀏如閱讀 211評論 0 2
  • 立冬雪來早 日上三竿遲 冰凌垂檐下 玉樹掛瓊枝
    一葉茶閱讀 230評論 0 1
  • 有一個朋友,喜歡講一句,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快”字,除去某些不可描述的事情,現在確實什么事都是越快越好? 每個人的腳...
    一只特立獨行的二狗閱讀 840評論 0 3
  • 最近這段時間,心里特別焦慮,總想找點法子緩解一下這些情緒,感覺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壓抑的氣味。感覺所有的人都很拼...
    志成哥哥閱讀 2,206評論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