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有的故事,會把他人帶入一個自己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地方,而后重新認識自己,又或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自己。
比如《一個人的朝圣》講述的故事。這本小說講述了英國一個小鎮(zhèn)上,主人公哈羅德是一位平凡的60歲的退休老人,在某天收到一位二十年未見的朋友奎妮患了癌癥的來信后,為了給予老朋友活下去的信念,他用了87天,走了627英里,橫跨了整個英格蘭。他堅信:只要他走,老朋友就能活下去!
他獨自一人邁開腳步開始走。他想走出之前的天地,走向真實美好的自己。他相信,只要方向?qū)α?,只要是為了美好,就一定能到達那個想要去的地方。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發(fā)現(xiàn),一路思考。從開始的不夠堅定,到后來的篤定,讓他每一步,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困難和疲憊收獲和欣喜,都在與日俱增!
一路上,他一點一點扒開自己的傷口,咬緊牙關(guān),去探尋最深處的痛點源頭,然后一針一線自己縫合,到最后療愈。同時,一路上遇見的人和事,讓他看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生,以及更赤裸裸的人性。他還嘗試用他以前藏的最深的愛,去溫暖他人。
好多年來,我都沒有一口氣看完一本書的記錄了,直到打開這本。那個周末的午后,午睡起來從書架隨意拿了一本書,如往常一樣想看一會書醒醒腦。但打開以后的整個下午和晚上,直到凌晨三點左右,除了吃喝拉撒之事,我一直在這本書,而且從凌晨到次日天亮才入睡。因為,這個故事把我一點一點帶入了一個我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地方,而且久久回不來。
感動,太不足以表達故事帶來的情緒;震撼,又覺得會對不起故事的沉緩;詞窮如我,無法言語自己的感受。
摘記原書一段話吧,以寬慰至今仍未完全平復(fù)的心情:"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而吃,吃也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
就是這些以為簡單的,以為本來這樣的,一切,都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