碨面:聽了多少年的詞兒,今天才會寫

昨天上課時,課代表忽問了我一個字,說是這樣子寫:硙或磑

我似乎見過這個字,不過卻不知怎么讀,問她在哪里看到的,說是自己上周末在臨汾看病時大夫隨手寫在紙上的,前面還有個“”字,我說完了幫你查查,下課后忙其他的事就忘了。

今天早讀時,她說查了《現代漢語詞典》,有兩個音:wéi和wèi,讀四聲時又同石磨的意思。我這才想起之前有一回去臨汾時,路過一個村子,名字在村口石頭上刻著,就是官磑,那時在車上坐著,一掃而過,后來也沒有查字典。據詞典的意思,當是讀四聲,官磑就是官家磨面的地方,想來和這個村子的歷史有關。

課后便查了《漢語大字典》,磑的義項里還有個同皚皚潔白光亮貌。引用了元代的一句詩,正應現在下雪天氣:雪意似憐天設險,高卑鋪作白皚皚。雪似乎明白老天給人間設置險途的用心,無論高處還是低處都鋪成白茫茫一片。


并沒有《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讀wéi的。

《說文》的解釋:磑,?也。 于是又查?字,原來是磨的本字

又查碨字,特別注意到里面,唐代薛漁思的傳奇小說《河東記?板橋三娘子》中的記載: 又安置小磨子,碨成面訖……即取面作燒餅數枚。

真如醍醐灌頂,一瞬間熟悉的土話縈繞耳邊:

媽,我爸做啥去了?

碨面去啦……

?碨就是磨,土話里不說磨面說碨面,小麥裝袋直接拉到村里的碨面廠,家里的面粉吃完時,爸就去碨面廠拉上一袋。

小時候只見過電磨,驢子拉的石磨,雖說也見過,卻沒在現實中見過驢拉磨,有點遺憾。

認識了幾個字,硙(磑)、碨、?,還會寫了一個方言字,心里的悅樂甭提了。

順便說一下,上面提到的唐代小說,也是蠻精彩的,里頭寫的板橋三娘子會使幻術,人食其燒餅后變成了驢子。感興趣的可去看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