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內容涉及團隊管理、戰略規劃、協作技巧、產品設計、交互設計、面試招聘等等等!分享來自實踐,但出于保密條例,很多特征信息會隱去或做藝術處理,另外時間順序未必真實,大家自己體會即可!如果看著好,也請幫觀主點贊和轉發,謝謝!
1.為什么很多產品經理從來不做用戶模型?
先表個態:
1)用戶模型是不是好東西?肯定是!而且非常有用!
2)用戶模型是不是必要品?未必是!要看具體情況!
既然說到用戶模型,先對這個問題下的幾類用戶做下粗分——
1)從主觀需求層面分:
a.新手:不會用,認知不全面,無頭緒
b.懶人:知道,但是不想用,觀望態度
c.高手:有自己的方法論,可以加速過程跨過這步
d.盧瑟(loser):用過,沒用好或認為沒用,不想再用
e.叛逆:不相信,本質上否定和拒絕
f.迷徒:以為自己在用,其實沒用對或者沒用好
2)從客觀資源層面分:
a.窮:真窮或者家窮,總之公司在這塊兒上不舍得投入或者沒能力投入
b.急:項目時間短,認為這塊兒時間成本過高,收益低
c.傻:公司或者團隊決策層腦子上有點偏激,對這塊兒理解不夠,把一個雪中送炭的事理解為錦上添花
d.利:整個行業急功近利,以用戶為中心常常是掛在嘴上的,而行動上更追求kpi和滿足既定目標
e.少:公司人少,團隊人少,沒人陪你玩,一個人瞎折騰結果“正事”沒干好
f.傲:全公司從上到下以為自己對行業和用戶理解多深刻,見人就bala bala,人在自以為是的時候,還需要去深入了解嗎?
以上就是觀主認為的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粗粉的用戶模型,描述也寫了,基本上躺槍的應該眾多吧!
哈哈哈哈!
至于說為何會出現種種?觀主認為原因有三:
1)中國人的心性往往急功近利,缺乏工匠精神,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在行業內的映射;
2)中國互聯網的特點帶來了很多斷層,有學術上的斷層,有管理上的斷層,有傳承上的斷層;
3)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階段尚在初級,雖然有諸多獨角獸和bat,但是不可否認在發展上,有點一蹴而就,而非健康的自然發展!
那為什么觀主認為用戶模型很好,但是未必是必要品?
在用戶體驗設計中,有一類情況,需要為中高端用戶提供特殊路徑,幫助其可以憑借經驗和技能,快速的跨過初級繁瑣的常規操作,來直接達到目的!
觀主認為,部分高級產品經理之所以不用,其實也是符合這點原則的,但是經驗之談:如果你在帶團隊,你可以加速過程,不過不要完全跳過,給孩紙們留一條能趕上你的道路,也是為了項目好!
2.向“創業狗”們致敬!
今晚,和一位創業兩年多的朋友小聚,席間,觀主很不厚道的戳了人家痛處:你那小破公司,別呆了吧?就算上了新三板有什么意思?
朋友是這么回答的:從開始創業,行業里屬于中游,仰望著當時很多做的好的同行,到今天,他們做到NO.1,雖然很艱辛,到今天還是省吃儉用的,但是那些當年做的好的,都在資本寒冬下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有他們,雖然在外人看來,不明白他們圖什么,甚至會誤會他們是一群為了創業連生活都可以拋棄的人,但是他們的內心,其實有著屬于自己的驕傲和堅持!
觀主,突然懂了,回想自己參與創業的這兩年,突然很懷念過去的那些戰友,你們還好嗎?
向所有堅持創業的人們致敬!勿忘初心!
(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