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出名要趁早”的典型人物是張愛玲和愛因斯坦,戴維·蓋倫森和達芬奇讓我們相信“大器晚成”。
這是走向成功的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無論哪一條都需要我們付出相應努力。前者看似是成功的一種捷徑,殊不知其背后需要的“天時地利人和”遠遠難于“路漫漫其修遠兮”。
這兩條路實際上我們是無法選擇的,因為我們對成功的理解會隨著成長而變化,我們對自己也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不知道自己最后走向的是什么樣的人生。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好眼前的路,前進中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方向,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然后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002
我覺得這個故事有點像寫作中“欲揚先抑”的手法,也有點像我們經常說的“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最壞的打算”是面對我們全部缺點的坦然,“最好的準備”是我們所擁有的底氣,而這里面后者才是核心,故事里面格里斯科姆介紹缺點的過程實際上是在給自己鋪路,為了襯托后面真正要講的內容。
我們的生活豈不是這樣,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但是不要害怕在別人面前展露,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這樣我們才能更加自信的面對這個世界。
003
《獅子王》的故事有點像搞科研的過程,大多數的創新都是源自于經典,只有當我們能夠充分的領悟經典真正的含義時,才能創造出新的事物。
寫到這里,突然間明白了為什么前輩們總是強調我們要閱讀經典,或許這也是為什么經典被稱作經典的原因。哈哈,有點兒繞。
昨天晚上進群,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人,大家的感悟也都寫的很棒,很多人將自己工作感悟結合起來了,看了受益匪淺,我也快要畢業了,希望畢業之后能夠向大家一樣,在工作崗位上不斷的收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