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中國的書,其他的都可以不讀,就是不能不讀金庸

文 | 行之

馬云說:我少年時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個武林高手。隨手拿一根稻草,輕而易舉就刺穿一棵青松,誰也不知道我身懷絕技。

他爸愁得恨不得殺了金庸,唉,這孩子讀武俠小說讀傻了。

為了實現夢想,馬云用攢的零花錢,到地攤上淘了把破鐵劍,開始自學劍術。他最喜歡的劍法叫《獨孤九劍》,因為長得丑,沒人愿意陪他練劍,他就扛著鐵劍,跑到鄰居的菜園里練,把白菜當敵人的頭砍。有一種「 飲不盡的杯中酒,割不完的仇人頭 」式的意淫。

結果菜園里西紅柿都被砍出腦漿了,紅色的血沫噴了他一臉,他的劍法也沒練成。但很快就被舉報了,他爸氣得頭發絲冒煙,揪著他的耳朵,去給園主賠菜錢。

長大后的馬云,因為骨骼清奇,吃了不少虧。有一次去面試肯德基的服務員,去了25個人,錄取了24個,就他一個人被刷了下來。

沒成功前的馬云,工作找不到,妞泡不到,想去當演員,求導演讓他演一個被大俠一掌打死的龍套。導演直接讓他滾蛋。

現實要以痛吻他,他干脆刷好牙等著。只是夢想一直沒變,當英語老師的時候,馬云除了把時間用在醞釀創業上,其他的都花在練功夫上。到處拜師學藝,練太極、醉拳,默默無聞苦練了八年。

后來的創業當中,面臨壓力超載,需要放松放松,別人去洗腳按摩,他就換上一身練功服,獨自走進小樹林,打上一套太極拳。來氣貼背,斂入脊骨,邁步如貓,動如江河。出一身微汗,吹一陣清風,孤獨且愜意。

淘寶突然在互聯網上轟開一道口子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尖嘴猴腮的商人,是什么來路。只知道,他任性地給自己取了一個花名,叫風清揚。

《笑傲江湖》里的風清揚寄托了馬云審美上的向往。風清揚是令狐沖的老師,傳了令狐沖《獨孤九劍》,成就了一代絕世高手。

馬云也是做老師出身的,他欽慕風清揚出場時的高深,和實現人生終極價值后,深藏身與名的瀟灑。

《獨孤九劍》是馬云兒時最初的情結,他當然沒能練成像武俠小說里,那種近乎于神化的劍術,但他這份執念始終沒有放下。等他終于成了名利場上的紅人,終于有資本任性后,他又像小時候上菜園里砍菜一樣,要爽,要快意,要在自己構建的江湖里逃離無趣的現實。

于是他拍了電影《功守道》,和王菲唱了一首《風清揚》:

馬蹄聲回蕩在竹林間

千山外江湖邊月光縱橫

云掠過山鷹的背脊

他冷眼看繁花亂擲地無聲

唱一曲出塞的歌謠

滄海一聲笑,萬籟俱寂

風蕭蕭日落潮退去

天地生太極

劍在手星墜落雨瓢潑

淋不濕萬里獨行的腳印

陽關外天蒼蒼野茫茫

吹不散大漠深處的背影

君不見自古出征的男兒

有幾個照了汗青

一個個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風起青萍之末

千里煙波,飛馳連夜的烽火

清秋時分濁酒一壺

挑燈看劍回望人海起落

揚帆與歲月放歌

馬云是骨灰級的金庸粉,也瘋狂崇拜著李白。他太喜歡李白《俠客行》的那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那些與道家,俠客,魏晉風骨有關的東西,讓馬云顯得比其他商人身上更多了一些文氣與江湖氣。只是他向往的那種歸隱,更多的是存在審美里,而不是生活里。

馬云說:我希望別人認識我,首先知道我是個功夫高手,其次才知道我是企業家。

在分裂的人格里,馬云一面想成為站在商業帝國頂端,風光無限的名人,一面又想成為住在竹林草廬里,悠然坐禪的隱士。

這種內心的撕裂,不光是他,是這個時代很多人的矛盾。物質的追求,內心的淡泊,像是不同的血型,總難以相容。但明明流淌在同一個人身上。

成名后的馬云,在演講的時候說:中國的書,其他的都可以不讀,就是不能不讀金庸。是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

或許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底氣,也或許是性格使然,他用這種在邏輯上不堪一擊的金句,在別人以夢為馬的時候,干脆指鹿為馬。

這時候,他身體里,那個要「 事了拂衣去 」的人格,忽然就跳動起來。這一跳動,他才真的有了點風清揚的影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