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拿虛幻來掩蓋事實;
第二階段,巧立名目,暗度陳倉;
第三階段,讓人嘆為觀止,瞬間驚嘆。是的,即使觀眾知道這是騙術。
成功的魔術看似精彩,然而現實卻既殘酷又悲慘,沒有奇跡沒有魔法,有的只是一次次的犧牲。
-01-
一個人對成功的欲望有多強烈,他自我犧牲的程度就有多可怕。
波登和安杰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剛出道于同一師門的魔術師,他們完全獻身于藝術,從來沒有想過要傷害任何人。
在看破當時處于行業頂尖的中國魔術大師鐘林蘇的“魚缸”表演技巧之后,波登被大師的自我奉獻精神深深打動,感慨道:
“徹底自我犧牲,是揚名立萬的唯一辦法”這句話既是波登和安杰成功的支點,卻也是他們悲劇的來源。
波登在一次“水底逃生”魔術表演中,給安杰的太太茱莉亞綁了“藍氏結”,本來是想獲得更好的舞臺效果,結果卻因繩結太緊導致茱莉亞當場溺死,而他們也從此結仇。
兩位魔術界天才的斗爭也因此拉開序幕:
波登表演“接子彈”魔術時,安杰暗中將真子彈放入槍筒,導致波登左手徹底失去兩個手指;
安杰表演“鳥籠魔術”時,波登暗動機關,導致鴿子當場死亡,女觀眾的手也被夾出重傷,現場慘烈。
而“瞬間轉移”魔術將兩人之間的斗爭進一步推向倫理的邊緣,為了表演這個魔術:
波登和他的雙胞胎弟弟(或哥哥)一人一天輪流扮演“魔術師波登”和“機關師法隆”,而他們的愛人最終因為受不了一天天的忽冷忽熱以及太多的秘密,一個自殺,一個徹底離開;
安杰為了完勝波登,在得到一臺可以復制自己的機器后,他一次次殘忍地在舞臺上殺死舊的自己,并在一次表演中禍害給波登,導致波登被判死刑。
為了戰勝對方,兩人最終徹底淪為成功的奴隸,一個犧牲了自己的生活,一個犧牲了自己。
誰是誰非,似乎很難判定,但那一點一點失去的人性,怕是再也難追回來了。
-02-
注意力所缺失的地方,正是黑暗云集的地方。
影片剛開始,波登有一次正在舞臺上表演“鳥籠魔術”,即魔術師將一只關在籠子中的小鳥在不打開籠子的情況下變到籠子外。
表演結束后,全場掌聲雷動,唯獨一個小男孩看到魔術背后殘忍的真相,傷心地哭起來,問波登那個小鳥的哥哥去哪了。
波登在贊賞了小男孩的天賦之后,也告訴小男孩魔術界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每一個魔術其實歸根到底都是“轉移觀眾注意力”的技巧。
正如“鳥籠魔術”中,觀眾的注意永遠集中在魔術師所展示出來的東西,而對籠中消失的那只鳥,卻鮮有人追問。
魔術師的不揭穿,觀眾的不注意,使得“殺生”對魔術師來說,似乎成了一個為達目的而習以為常的“魔術技巧”。
這也就為后來安杰的種種“罪行”提供了合理解釋。
為了表演“瞬間轉移”魔術,安杰一開始找了一位替身,他負責前半段,替身負責后半段。
前半段他用話語成功地轉移了觀眾注意力,后半段替身不吐一詞,只是在出場后模仿他做幾個夸張動作,華麗退場。
表演結束,掌聲雷動,但處在舞臺機關下面的安杰卻在此刻感到分外落寞。
他想像波登一樣,也能在最后時刻親眼見證自己的輝煌,不甘心榮譽被他人分享。
然而替身的聲音限定了替身不可能演前半段,也限定了安杰在這種魔術技巧之下不可能如他所愿。
所以在一次因為替身出錯而導致魔術表演失敗之后,他又孜孜不倦地找尋著新的技巧。最終找到了一個“完美”的方法:
用機器復制出自己,然后在一次次表演中讓舊的自己溺死在舞臺下的水箱中,新的自己從舞臺另一端出現,完成所謂的“瞬間轉移”魔術。
每次表演最后,聚光燈所照的地方,都是一個“新的安杰”。
而觀眾不知道的是:在舞臺下端,另一個安杰慢慢溺死在漆黑一片的“密室”中。
電影最后,在一個著火的房間,兩排滿滿陳列著幾十個水箱。
每個水箱里,都是一個在“瞬間轉移”魔術中犧牲的安杰的尸體。
然而直至影片結束,除了安杰的機關師柯特和波登,沒有一個觀眾注意到這些黑暗中的惡果。
他們只在乎現身的大師,至于消失的那個人,誰在乎呢?
-03-
比起真相,人更多時候寧愿被騙,以此來確定自身的不凡。
電影最后,鏡頭落在被復制的一堆帽子和水箱里一模一樣的幾十個“安杰”,旁白緩緩說道:
現在你想找出秘訣,但是絕對找不到,因為你沒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騙。
為什么寧愿被騙也要逃避真相,我想,或許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沒那么平庸吧。
正如電影中的安杰,在第一次看到波登表演“瞬間轉移”魔術時,柯特就告訴他,技巧其實很簡單,不過是找個替身而已。
但他卻認為找替身太簡單了,在他心里,波登是比他高明的魔術師,而一位高明的魔術師怎么可能用這么平庸的手法?
他寧愿相信自己拼盡全力想要超越的魔術師有著鮮為人知的魔法,所以他又派自己的女助手去波登身邊探尋波登的秘密。
然而,女助手探尋到的真相和柯特說的一樣,波登沒什么魔法,不過用替身而已。
而安杰仍固執地騙自己:波登展示的那些不過是假象,不過讓人誤以為他用替身,以此掩蓋自己真正的秘訣!
為了打敗自己臆想中有著非凡魔法的波登,安杰一步步走向極端:
由一個連鴿子都不忍心殺的人變為一個為了成功,一次次殺死自己的人。
到最后,他用高科技——泰斯拉發明的復制機器“完勝”了波登,并成功地害波登被判死刑。
然而,當波登的雙胞胎弟弟(或哥哥)法隆來找他為波登報仇時,看著那張和波登一模一樣的臉,安杰此時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原來真相就是那么簡單,一切不過他自欺欺人罷了!
在臨死前他痛苦地感慨道:
觀眾知道真相,現實既殘酷又悲慘,沒有奇跡沒有魔法,但如果你能騙倒他們,即使只有一秒鐘,就能讓他們驚嘆,然后你就能看到非常特別的事,那就是觀眾臉上的表情。
現實往往簡單直接而又粗暴,所有我們稱之為“奇跡”的時刻,不過是選擇欺騙自己,讓自己有一段看似“不凡”的經歷而已。
但為了這所謂的“不凡”,我們走了多少彎路,又打算欺騙自己多久呢?
最后,《致命魔術》是一部經典影片,以上只是我一點小小的個人見解,而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信息,其實遠遠不止于此。
所以,強烈推薦大家有時間的話看看原版,相信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受到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