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網絡文章,同時也記下自己感想。焦點可以應對正常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是從調整人的視野心態作用的。在學生咨詢中,針對共性問題可以總結一些范式,再利用一些測量表格等工具。和正念,催眠,積極心理學有相通之處。
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域中,雖然正在為實現學生基于自身力量或能力解決問題這一目標而努力,但在如今的咨詢實踐中,“病理化傾向”的醫學治療模式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被認為有潛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往往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心理診斷后,咨詢者便對其開始實施咨詢計劃。
毫無疑問,許多學生已經從這種“病理化”導向的治療方式中受益,但他們不得不被貼上諸如“精神疾病”、“行為能力缺失”、“學習能力缺失”等負性標簽。對個體病理的強調意味著學生似乎出了問題,其結果往往是降低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他們更加難以調整力量面對那些需要解決的困難。
因此,我們認為在中小學心理咨詢工作中,嘗試運用具有積極心理學傾向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簡稱SFBT)代替病理化的咨詢模式是有意義的。
1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
⒈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源起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是由Steve de Shazer、Insoo Kim Berg及其同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短期家庭治療中心發展而來的。就在這個時期,密爾沃基小組開始關注來訪者何以更加期待事件發生變化,而不是對問題本身進行抱怨。這一發現已非常明確地表明:許多來訪者正在通過自身的努力來解決問題。
⒉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主要任務
就如其名稱所示:較之問題解決,焦點解決更加強調對問題解決方案的建構。在學校心理咨詢領域,其治療的核心任務在于幫助學生想像他(她)希望事件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必要做些什么才可以達成目標。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認為:學生愿意發生變化,并正在盡全力使變化得以發生,并且有能力使之發生。進而,我們認為解決方案(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許已經產生,因此需要尋找例外架構——即當問題不再出現的時候會發生什么。因此,焦點解決療法往往把與學生的會談看作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會面。學生與咨詢員一起建構目標,在此構架中變化將會呈現。SFBT是短期的,通常持續四至六次會談,但也可以縮短到一至二次會談。
2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語言特征
鑒于語言在建構含義與具體解決方案過程中的重要性,學校咨詢員必須關注自己應該鼓勵學生談論些什么,什么內容不要去談論,將會談目標直接指向學生希望事件如何發生變化,使變化發生需要什么條件,學生需要做些什么以保持變化得以持續等問題。有關問題本身的討論對問題解決方案的建構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談論問題本身(比如,“這個問題持續的時間有多久”、“改變這個問題如何困難”等)往往會使學生感覺更加無助,認為即使改變是有可能的,也會更加困難;而討論那些“希望事件有何不同、你需要做些什么使之發生”等內容卻可以幫助學生堅信改變是可能的,并可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們將思想集中在需要做些什么才會使變化得以發生上來。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咨詢時,我們需要避免談及諸如診斷、無能、病理化等語言。盡管出于好意,但這些談論內容經常會迎合學生的觀點,即認為他(她)是一個無能的人。因此,除非有理由確信診斷將有助于他們進行必要的醫學治療,否則我們需要將面談著眼于學生所期望的方案,并且是他(她)能夠做到的,使改變得以發生。
3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主要操作步驟與技術
就操作層面而言,學校咨詢員必須考慮的一點是: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需要包括以下核心咨詢要素:
1.正向開始
在咨詢開始階段,咨詢員首先需要向來訪學生說明咨詢程序,與學生發展并建立起民主與合作的咨詢關系;其次,對學生所呈現問題的有關情況加以了解,包括問題的層面或程度,比如“今天來,你想要談的主題是什么?”。
再次,詢問咨詢前的改變,以了解學生已經嘗試做過哪些努力及其效果。例如:“到目前為止,你已經做了哪些處理?你做的處理,效果如何?”“其他人曾建議你怎么做?或做什么?”“你試過的這些方法,哪一個對你比較有幫助?哪一個最有效?”……
學校咨詢員還需要采取不知情的態度,以好奇的態度提出詢問,例如:“我不是很清楚這件事情,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最后,咨詢員需要澄清學生對問題改變的意愿、信心以及行動強度等。
2.設置目標
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過程中,學校咨詢員的任務之一是幫助與引導學生澄清咨詢目標。咨詢員可以通過提問以澄清來訪學生需要確立的咨詢目標。
首先,目標是明確具體且可觀察的。例如,“當事情開始好轉的時候,會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其次,目標是合理且可達到的。如,“當情況開始好轉,你想我們可以最先看到的變化是什么?”“當問題有一些改善的時候,你想你可以做的第一個改變是什么?”
再次,目標是正向積極的。如,“你打算做什么來取代憂愁?”“如果我們的面談對你是有效的,你會有什么改變?”
最后,目標對來訪學生是重要的、有意義的。如:“目前,你最關切的是什么?在我們的會談中,你最希望改變的是什么?”“面對目前的情況,你希望改變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當會談結束,你希望我們討論出什么,會讓你覺得我們的討論是有效的?”……
3.應用“奇跡式詢問”
在焦點解決咨詢中,許多具體的咨詢技術已經出現。最為著名的就是“奇跡式詢問”,它可以應用在與學生最初的會談之中。例如:假設一個奇跡發生了,他(她)的問題解決了:“我有一個奇特的問題想問你,也許帶有某些想像成分。你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假設,今天你結束了這里的會談回到家里,做著你平時所做的事——做家庭作業、與朋友閑聊、吃晚飯、看電視諸如此類……然后,睡覺時間到了,你上床睡覺了,很快就睡著了……就在你睡著的時候奇跡發生了,這個奇跡就是,在這里困擾你的問題突然解決了。但是你不知道它已經發生了,因為你還處在睡眠狀態,懂嗎?于是,當你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你最先注意到的那件小事情將會是什么?它會告訴你事情已經與以往不同了——奇跡在昨天晚上發生了嗎?”
當有足夠充分的提問出現時,奇跡式詢問將有助于學生對所期望的問題解決方案產生一個清晰、具體、可具操作性的描述(即對所期望的解決方案的清楚呈現或建構)。臨床經驗表明:當問題已經加以解決時,學生經常會構建出一個嶄新的有關事件將如何變化的圖景,而這個圖景是他們以前并不清晰或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毫無疑問,較之直接提問(比如,“希望我如何對你提供幫助?”“你來到這里希望看到什么樣的不同結果?”),學生對于奇跡式問題的反應會覺得更為現實與可行。
4.應用“等級式詢問”
在焦點解決會談中慣常使用的第二個技術就是“等級式詢問”。咨詢員可以要求學生在十點量表上對當天發生的事件給以等級自評,1代表最糟糕,10則代表奇跡發生后的情況。等級式詢問主要用來幫助學生確定已經發生的變化,尤其是微小的變化。等級式詢問在第一次咨詢會談中也可以使用。來訪學生幾乎總是表示現在比1這個等級的情況更好,常常處在3或4這個等級上。
這種現象表明了來訪學生的情況已經出現好轉,這時咨詢員會要求他(她)解釋事情是如何發生好轉的:“發生了什么變化?”“是什么因素促使事件從1等級一直改善到3等級?”“你已經做了什么才使這種情況得以發生?”
因此,會談效果時常可歸因于學生已經做出的努力(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等級式詢問也被用于鑒定兩次會談之間來訪學生發生的細微變化(“與上次的等級3相比,當前狀況等級為4”),并為以后的等級變化作出規劃(“你需要做些什么才能使狀況從等級4改善至等級5?”)。
5.尋找“例外架構”
尋找例外架構是焦點解決心理咨詢法中最具特色的咨詢技術之一,主要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探討目前期待的目標過去是否曾經出現過,即探索在例外情境中發生了什么、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其中的解決方法。
如,“以前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困難,那個時候,你是如何處理的?你的作法和現在相比有什么不一樣?”“過去的處理方法中,有沒有什么可以用來解決現在的困境的?”“你想你需要做些什么,可以使你能再次成功地做到過去能做到的事?”等。
另一方面,咨詢員也可以探討學生所抱怨的問題過去曾經不是那么嚴重時的情形。例外架構主要是利用來訪學生原有的成功經驗與資源,將來訪學生看成是問題解決的專家,以此來探尋與建構問題解決的方案。
6.咨詢休息
SFBT在會談結束前一般還包括一次“咨詢休息”。在與學生進行了三十至四十分鐘的會談后,咨詢員會借故離開,與單向玻璃后面的治療小組成員進行磋商。他們將會在一起就會談中出現的情況進行回顧協商,并為來訪學生提供建議。在目前的大多數情況下,雖然暫時還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治療小組,但是SFBT咨詢者無論如何得休息片刻,就會談中的情況與來訪學生進行“磋商”,并提供建議。
7.建議(包括贊賞與布置任務)
建議從稱贊開始,從肯定學生自身具有的且已經在加以運用的力量與資源開始。然后根據咨詢情況布置家庭作業(此為學生保持變化的發生而設計)。如果會談產生了一個清晰的、為學生所期望的解決方案,并且變化已經發生了,學生也明了如何去做才會使之發生,那么咨詢員布置的任務形式就是“繼續做那些起作用的任務”;如果變化還未發生,但來訪學生對奇跡圖景非常清晰,咨詢員則要求學生“假設奇跡已經發生了,請關注與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如果學生還不明確如何做才能使奇跡發生,咨詢員則要求學生“關注問題好轉的那段時光,并要明白那段時光與眾不同在什么地方”。
在以后的多次會談中,當來訪學生所期望的變化發生、問題不再有反復的時候,咨詢員則會要求學生“關注自己克服誘惑的那段時光,下次我們一起就此加以探討”。這種建議為咨詢員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有機會支持學生為了改善現狀而做出的努力,并與學生一起合作。這也有助于咨詢的快速進行,因為咨詢員通常可以將兩次會談中所涉及的許多問題在咨詢休息階段加以處理,并綜合成建議,而不必再等待下一次會談。
雖然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只經歷了不到二十年的發展,但它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咨詢領域中了。在國外,SFBT在學生行為問題領域的應用是最為普遍的,但它偶爾也會涉及焦慮、抑郁以及虐待等問題的咨詢。除了對來訪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直接干預外,SFBT對教師以及其他學校職員而言似乎也是一種有效的咨詢方法。當然,SFBT也已經被有效運用于團體心理咨詢領域了。
除了需要更多的研究成果外,為了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咨詢員們仍然需要做許多的工作以發展SFBT并加以精致化,為SFBT咨詢提供一個更為堅固的實踐經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