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午覺醒來后,總有一陣孤獨感襲來,冬季尤為強烈。陽臺的門大開著,我望著外面,花紅了,草也綠了。
耳機里在隨機播放陳鴻宇的《額爾古納》,額爾古納是他的家鄉,有著美麗大草原的內蒙古。他也是我最愛的民謠歌手,理由當然是我總能從他聲音里找到共鳴。一個人若對另一個人、一件事或一個物產生共鳴,那便是極好的事,這樣就容易對其感同身受,也可解釋為“懂”,知己與知己般的“懂”。
“雨中那紙鳶,兒時手中線;我會慢點,卻不敵時間?!边@是他歌里的詞,實際上歌里的每一句詞都是他對家鄉的懷戀與想念。
不知道是不是春天的緣故,近來幾天對童年時的家鄉懷念特別深。由于是鄉下,那自然是少不了山水草木和同齡玩伴的。鄉下的春天總有淡淡的草香與泥土味,這真不假?;仡^想想,我也真慶幸生活在鄉下,那些鄉下的樂趣我也總體會過,這使我對童年有了比較豐富的記憶,也使我對故鄉產生較深的情結。
每每到春天這時候,“家鄉”這個字眼就容易提上心頭。我也最容易想起小學課文里魯迅先生的那些啟蒙文章,都是他對舊時家鄉的回憶。時至今日我也還愛讀魯迅先生的那些文章,個中滋味,正如我對兒時家鄉的懷念與情結。
最暖不過人間四月天。四月,你走過河岸,左邊是池塘,右邊便是開滿油菜花的田野;四月,茶葉山的茶葉長出來了,老老少少,摘的不亦樂乎。
上小學時,還未滿十歲。堂姐大我一歲多,住我家隔壁,另一個發小與堂姐同歲,小些月份,住堂姐家隔壁。我們仨算是從小一起長大,家也住一起,知根知底。每到周末,或平日放學后,她們都愛來我家里玩,有時家庭作業多,她們便拿來同我一起寫。一張四腳的紅木桌,吃飯、畫畫、寫作業,全在上面了。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換了新,現如今回家也看不到了。
尤其四月,奶奶總不忘跟我說茶葉山的茶葉開了。我便挨個問她們,周末去不去摘茶葉。她們自然是樂意的。那時候我們小孩子都覺得茶葉山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地方,摘茶葉便也成了一件樂事。
摘茶葉的幾乎都是老人帶著小孩,青年人都忙著賺大錢,摘茶葉來的錢也就夠我們小孩買買零嘴。周六一大早,奶奶便起床忙活。三四月的清晨已經不冷,只是有些涼嗖嗖的,總的來說是令人舒服、愜意的。早飯過后,大概也到了上午八九點鐘,奶奶戴上她的草帽,提上一個大籃子,順便也給我們三個小孩一人發了一個小籃子,接著就要出發去茶葉山了。
茶葉山離家不遠,那時候多是步行,什么水路、泥路都走過,也不以為然?,F如今人們都不愛走路了,也不知是嫌累還是嫌遠,總之有了車子,連短短幾步路都懶得走了。去茶葉山的那條路,還挺窄的,雜草也多,我們走成一列,緊緊的跟在奶奶身后,奶奶也時不時回頭看看我們,又看看腳下的路,我們便只顧死死的盯著被雜草胡亂肆虐的小路了,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了跤。
到了茶葉山,遠遠望去,階梯狀的地形,一排排挨著緊緊的茶葉樹,深綠深綠的。茶葉山很大,我們到的時候,便都已經有了許多正在采摘的老人,有的彎著腰,有的坐在地上,只看到一個頭頂。小孩子只有站起來時才望得到,否則都被茶葉樹遮得不見人影了。
我們跟著奶奶從第一排開始采摘,在排與排的間縫里,聞到的都是茶葉散發的香氣,那是一種春天里新綠的香,至今難忘。頭頂上的太陽這時有些強烈,老老少少都開始脫了外套搭在茶葉樹上。小孩子總有些耐不住性子,我們一排還沒摘完便竄來竄去,東摘一點,西摘一點。奶奶說我們不務實,卻也隨我們去,我們小孩本就是抱著好玩的心態來的。雖說東竄西竄的,我們卻也一待就是一上午。
到了午飯時間,奶奶就喊上我們去交茶葉,奶奶每次都把那一個大籃子裝的滿滿的,而我們也就摘多少是多少,最后都倒在奶奶的籃子里一起交。把籃子連著茶葉放到稱上一稱,茶葉山的主人再在稱上搗鼓搗鼓,隨后就拿出兩三塊錢交給奶奶,茶葉也就歸他了。一上午的勞動成果換來了這兩三個硬幣,對于那時的我們來說,已經是再開心不過的事了。那時候的零嘴錢還以“角”為單位,有了那幾元錢,能不高興嘛!
當然,讓我懷念的還有家鄉特有的一種粑,現在的大多數人不知道粑,只稱餅。每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家鄉的田野里會出現許多做這種粑的野菜,其名稱的普通話我也不知該如何表達,沒有特意研究過。這種粑是由小麥粉和著野菜,再加些臘肉丁,做成圓形。隨即放入鍋里用香油炸,直至外部炸成金黃色或炸出硬殼,再用筷子戳粑的里面有沒有熟。
我同身邊的朋友說,這種粑算是一道人間美味。她們是外地人,沒有吃過。今天與爸媽通電話時我就說到,想吃家里做的粑。爸媽把做好的粑拍給我看,說還留了些野菜,等我回去再做一次。
如今生活在霧霾嚴重的城市里,周邊不是在挖路修地鐵,就是在建高樓,雖說也有花草樹木,一樣的紅,一樣的綠,卻沒有兒時的家鄉那么自然。
我同堂姐、發小也見得少,家還個挨個的在一起,人卻去了外地。從離開家起,就有各自的生活,雖偶爾聯系,但哪有兒時黏在一起來的親。這也是長大的代價,人人腦海里都有個發小,卻走失在歲月的洪流。卻又因為知根知底,隔了再遠、再久,再見時,也能親如一家,畢竟她是那個與你攜手長大的叫發小的人。
如今那個茶葉山不知還在不在,奶奶走后,我也正好上了中學,就再也沒去過那里,也始終不記得那條路怎么走。那段記憶也不再那么清晰,可這一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兒時的歲月最是美好。
從前以為自己喜歡冬天,總嫌春天沒有冬天來得浪漫。
后來冬天的風越吹越烈,夜越來越黑,人也愈發的孤獨和壓抑;而春天的風越吹越柔,月越來越亮,人也愈發感到溫暖和平靜。
原來春天里,裝了我整個童年與家鄉。
我長大了,便愛上了春天。
時光一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 ?兩小無猜日夜相隨
春風又吹紅了花蕊 ?你已經也添了新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