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又到了我一周一次的挨罵時間!
這是一篇談方法論,卻很容易被攻擊價值觀的文章。
就像你只是天熱,在自己家露個膀子,還是會有人控訴你“耍流氓”。
但是考慮到我的讀者平均智商要比普通人高30%-50%,能夠理解我淺言糙語下的各種深意,我還是決定貿然寫下這個題目。
為了讓大家盡快進入高潮,平淡無奇的前戲部分——關于價值觀的論述,我放到文章最后面。
什么叫“有效人脈”?
有效人脈。就是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找得到愿意幫你的人。
但是事實上,初級社交層面的跪舔和討好,永遠換不來有效人脈!
所以大部分人混的大部分圈子都是無效的!
關鍵時刻找這些圈子里的人幫忙,人家多半是不會幫你的!
哪怕平時一起喝酒、抽煙、吃肉、洗桑拿,看起來表面和諧,酒過三巡還拍胸脯稱兄道弟的,一涉及到利益關系,對方多半打退堂鼓!
為什么呢?!
我們首先要理解有效人脈的本質是什么?!
四個字:價值交換!
簡單的說,就是你拿出一部分價值,去交換對方的一部分價值。
為什么在中國,塞錢走關系能解決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問題(塞錢沒有解決的,往往也是沒塞夠)。
因為錢是超級硬通貨。錢的價值是大家都認可的,你拿著這部分大家都認可的價值去交換其他人的價值,只要錢是給足了的,人家當然愿意換。
理解了“人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這個理論,你來看很多問題就豁然開朗了!
男人們為什么都喜歡結識美女,哪怕她是已婚的,因為她有潛在的XX價值(敏感詞)以及炫耀價值。
關鍵時刻,圈子里的朋友不幫你,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價值跟他交換(如果馬云找他幫忙,他肯定會幫),或者是你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價值。
現在我們確定了“價值交換”的人脈建立準則,為大家介紹六種快速建立有效人脈的辦法,相信一定對大家的創業、職場、生活有幫助!
1.不求“幫忙”,但求“交換”
我小時候,非常討厭洗碗。但是父母規定,全家吃完晚餐后洗碗的任務歸我。
有時候我實在不想洗,父母又不肯幫我。
我就對我爸說:爸,你來幫我洗碗吧。我晚上幫你捶背。
或者對我媽說:媽,你來幫我洗吧。等會我把你喜歡的韓劇都下載到電腦上。
我爸媽就愿意幫我洗。
這里就運用了一個技巧,用捶背或者下載韓劇的“技術價值“,去交換洗碗的“勞動價值”。而不是一味地懇求或者抱怨“不想洗碗,換個人來洗”。
我們現實中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不會像我的父母這么好說話,人情關系更單薄,利益訴求也更強。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配偶這樣的親屬關系,或者是發小、戰友這樣經歷過很多考驗的鐵關系,大多數(同事、普通朋友)都屬于中關系或者弱關系。
僅僅是認識對方,或者工作和生活上有正常的交集,并不足以讓人家愿意拿出自己私有的價值出來無償奉獻給你。
所以“交換”這一概念尤為重要。你在請求別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能拿出相應的利益跟他交換,這樣成交的可能性比較大。
通過價值交換而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跪舔對方或者強奸意志。(如果你注意看社會新聞,會發現強奸犯的下場要比嫖客凄慘得多)
人、財、物都是可以拿到天平上的籌碼。沒必要不好意思,現代商業社會建立的基石就是交換和流通。只有通過不斷的交換,才有機會真正慢慢豐富和做大自己的資源。
2.指出并強調給對方帶來的好處
當你跟別人合作或者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在交流的過程中,盡可能指出并強調給對方帶來的好處。
比如在大公司,跨部門的協同、聯動和合作常常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你有求于兄弟部門的時候。
這時候你在交流的過程中,說一句:“這個項目對你的工作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之前公司沒運作過類似的項目,完成之后你可以把它作為一個亮點包裝一下。不管是做成案例呈現給客戶,還是作為亮點工作寫進年終總結,對你都是很有幫助的。”說這樣一句話,很有可能會增加對方的配合度。
很多時候,當你有求于人。對方其實并不是很清楚這件事給他帶來的好處是什么,你明確把好處指出來,即使這個好處微不足道,也會大大增加對方答應的可能性。
每個人,其實都不是很關心,也不太能體會別人的請求之迫切。但是一旦這個事情可能會對自己產生某種好處的時候,他就會有感知,這時候感性的沖動很可能就會讓他答應下來。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但是要運用好這一技巧,其實并不容易。考慮到我的讀者平均智商要比普通人高30%-50%,我相信大家最終都能熟練掌握這一技巧。
3.前置互惠
“前置互惠”,說通俗點,就是平時沒事兒多惦記一下周圍的朋友,提前幫幫別人。等大家都欠著你人情了,你想找人幫忙自然就成了。
在羅伯特·西奧迪尼所著的營銷經典《影響力》里,他把“互惠原則”放到第一的重要位置:只有一直秉持“互惠”的方式,讓彼此雙贏,你才能持續對別人發揮影響力。
比如我,身為中國最好的營銷專家(吳寒笛,你丫臉皮真厚),有創業和做生意的好朋友遇到營銷方面的困難,我一般都還是會幫他出出主意。
回頭我有需要,他們也自然樂意幫我,甚至經常在我沒有需求的時候,主動問我,需不需要幫你這個那個的。(一不小心重慶腔出來了)
4.過濾掉無效人脈
在重慶方言里,有一個詞兒叫“耿直”,可以理解成“仗義”的意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耿直。
在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有相當一部分人。
你跟他說什么事兒,他都推脫或者答應得勉強,哪怕你跟他一直關系要好或者幫過他無數次。
這種就是無效的人脈,建議遠離。
什么叫“好朋友”?!
就是愿意幫你的人朋友。
“愿意”很重要,即使他能力不夠,或者最終沒幫上。但是你感受到他愿意幫你的意愿,這就足夠了。
不愿意幫忙的人,平時也不是不能接觸,但是不可深交。關鍵時刻肯定指望不上這些人。考慮到我的讀者平均智商要比普通人高30%-50%,這一點我就不再敷述了。
結尾
肯定會有人噴我:吳寒笛,你丫交友有沒有必要這么功利!
其實我一點都不功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應該是最不功利的那1%的人。
人脈這個詞在中國被妖魔化了,好像人與人之間叫朋友就是互相利用。
這其實是沒理清邏輯線。
我們跟人交往,出發點本身肯定是友善和正直,而不是相互利用。
只是具體到人脈的功能屬性上時,我們要提高其效率。
承認人與人之間交往,有它的固有功能屬性,是我們真實和坦然面對人生的重要一環。
畢竟,唯有以一種真實的態度看待人生,我們才能以一種更真誠的態度面對他人。
更多商業干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也可搜索whdkad)
篇篇硬干貨,關注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