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見Smile? ?
?圖/Unsplash
隨著近年來“知識付費”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重新開始關注學習這件事了,更有人提出要“終身學習”,下面我嘗試從“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三個維度來講一下我對“學習”這件事的一些認識和心得。
一、學習究竟要學什么?
有的人會講學知識,對,我們是要學知識。
那么知識又是什么呢?
也許你會說知識不就是書里講的那些內容么。
這么說對,也不對。在這一點上,我很贊同成甲老師觀點“只有能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睕]錯,書是知識的一種載體,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學到很多信息,但只有那些影響了你的行為,改變了你的行動的信息,才能被稱為“知識”。不是常說“知識改變命運”么,知識為什么能改變命運?就是因為它會改變你的行動,你的思維,進而通過你的行動和思維改變你的命運。如果你對知識無動于衷,那么知識就是你讀過的一堆信息,信息不能改變你的行動和思維,更不能改變你的命運。
那我們要學習的是什么,想必你已有眉目了。
但信息那么多,我們應該如何分辨?哪些是知識,哪些是信息?我們要學習的又是什么樣知識?? ? ?
這里再引用成甲老師《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書中的一個概念----“臨界知識”,“所謂‘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p>
什么意思呢?前面說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那知識是靠什么改變你行動的?就是臨界知識定義里說的這些底層規律。
換句話說,我們要學的這些知識就是一些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指導性的規律,我們運用這些規律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我們學習時間管理的知識,可以解決“拖延癥”“ 時間不夠用”的問題,還能培養自律習慣,朋友圈里一直都很流行那些講“自律的人有多可怕”的公文。
二、為什么要學習?
說到為什么要學習?我馬上能想到的有兩點:①主動學?,F在這個信息時代發展太快了,你不學就跟不上了,就像我爸現在都不會用智能手機,微信什么的全都沒有。而我在八九年前也想象不到會有現在這樣的變化,那時候用手機視頻通話都是個夢想;主動學的另一個意義是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上限或認知邊界。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精彩,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會越活越小的。我總能感覺到自己走出去的太晚了,前幾年當我開始知道SEO優化能賺錢,還以為是打開了新世界,后知后覺地發現百度的算法早改了,SEO已經沒有效了;再遇到自媒體、公眾號,同樣的情況又一次出現。為什么我總是遲到?為什么我不提前預知?這也是我愿意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②被動學。好多時候我們要不得不學一些東西,比如工作中遇到某個問題,必須要用一個工具或者原理才能解決,那我們就得去學習那個工具的使用方法或者理解那個原理。
離開學校以后,我們的學習開始變得越來越功利,總是為了某些實際意義才去學習,比如為了出國,要去學外語;為了升職加薪,要去學更多更高級的技能;為了找女朋友,要去學與人搭訕,與人溝通;為了炒股,要去學市場經濟;。。。
我們不用考試了,也不用上大學了,為什么還要學習?
因為你不學,你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為你不學,在未來可能也會變成像我們的父輩一樣,他們現在可能也只是不會用智能手機而已,輪到我們可能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如果我們去學習,就能提升自己,拓展自己,塑造自己,人不能總是一個樣子,要多變幾個樣,才精彩。
三、學習應該怎么學?
有點老生常談的感覺,好像一直在說該怎么學習這件事,有那么難么?從小學時就談,老師教我們學習;到了大學還在談,我們自由了,但學習也變得難了;來到社會,仍在談,生活生計都在談。
為什么總要談應該怎么學習?因為我們始終離不開學習,卻一直不擅長學習。
那么到底該怎么學習?
我的答案是學習途徑+學習方法。
學習途徑:
①人。向學習力強的人學習。經常關注他的動態,比如最近他都看了什么書,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成績或者作品,微博、朋友圈又發表了什么想法等等,從他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來提升自己;
②事。向你經歷的事情學習。定期回顧你所經歷過的事情,反思自己當時的想法和行為,有什么是可以繼續保持或者精進的,有什么是不可取、要摒棄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網。互聯網是個特別豐富的寶藏,可以從獲得很多資源,當然也包括學習方面的,比如學習方面的書籍、文章、課程等等;
④書。書是這四個途徑中,最便利,性價比最高的一個途徑。一本書二、三十塊錢,你從中學習到的知識可能會讓你獲得一個很大提升,相比去參加一個課程,動不動幾千上萬塊錢,實在是劃算的一批。
學習方法:
①反思。回顧已經發生的事情,分析為什么會產生現在的結果,串聯其它的生活經驗,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經歷,進而產生新的知識和經驗。這里要明白兩點,一是反思不是總結,反思是對事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而總結是對事情的結果分析。二是反思的時候不能只反思事情本身,還要反思自己當時的思維過程,這樣更利于發現和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
②以教為學。“把教別人的過程當做幫助自己學習的過程?!睓z驗你學習效果的一個方法就是你把學的這個知識教給別人,在你教他過程,你不僅把知識又重新復習了一遍,而且對這個知識也會有一個更深層的認識,因為他可能會有各種疑問,而你為了解答他的這些疑問,就要更深層思考和查詢更多資料;
③刻意練習。這兩年特別流行的一個概念,有很多書很多人都在講,我這里就不過多重復了。我覺得刻意練習有三個重要的關鍵點:及時反饋、脫離舒適圈、心理表征。我覺得在進行刻意練習時要有一定的、適當的反饋,不然會有兩種后果,一是不知道自己練習處于什么程度,如果是無效的、錯誤的,也不知道,那么就會一直錯下去,不能及時修正了,從而浪費精力和時間;二是沒有反饋的話,很容易喪失激情、動力,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④主動檢索。即通過在大腦中主動檢索已學知識的方法。從記憶方面講,我們的學習分為兩部分:一是通過知識輸入形成短期記憶,二是大腦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覺得都記住了,但過陣子就忘了,而有的知識卻是一輩子都不會忘的。主動檢索是一種能有效提高長期記憶轉化率的方法。
推薦一些學習類的書籍:
首先是我看過的兩本:①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精進指南》;②《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上面講的學習方法就是我從這兩本書中學的。很不錯的兩本學習書,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
然后就是我收集的其它一些學習類書籍,有在看的,也有沒來及看的,都是從很多途徑收集而來的,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刻意學習》
《知識的錯覺:為什么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認知突圍:做復雜時代的明白人》
《終身學習:10個你必須掌握的未來生存法則》
《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法》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如何學習:成就你的終身學習力》
《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橫掃美歐的學習經典》
《深度學習徹底解決你的知識焦慮》
《科學學習:斯坦福黃金學習法則》
《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p>
《游戲,讓學習成癮》
《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
《元認知: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
《學習力:知識焦慮時代,如何升級認知》
《學習之道:美國公認經典學習書》
《絕非天賦:智商、刻意練習與創造力的真相》
《練習的心態:如何培養耐心專注和自律》
《你的知識需要管理》
小結
學什么----能改變你行動的知識;為什么學----主動學,提升自己,被動學,解決實際問題;怎么學----合適的學習途徑加上有效的學習方法。
但學習終歸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都由你自己決定的。我這里只是分享一點我學到的東西,覺得對你有益,你就收走權當個參考;覺得沒有絲毫用處,那就讓它隨風而去。
最后,來一句詩一般的結束語:學習使我心向光明,前行不懼黑暗。